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让之,征伏允入朝,称疾不至,仍为其子尊王求婚;上许之,令其亲迎,尊王又不至,乃绝婚,伏允又遣兵寇兰、廓二州。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谋,数犯边;又执唐使者赵德楷,上遣使谕之,十返;又引其使者,临轩亲谕以祸福,伏允终无悛心。六月,遣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为西海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樊兴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将边兵及契、党项之众以击之。
[6]起初,吐谷浑可汗伏允派使节到唐朝进献贡品,未返回原地,到鄯州抢掠一番而归。太宗派使臣责怪他们,征召伏允到唐朝来,伏允声称有病不来,但为他的儿子尊王求婚;太宗准许,让他们来唐朝迎亲,尊王又不来,于是断绝婚姻。伏允又派兵侵犯兰、廓二州。伏允年迈,听信其大臣天柱王的计谋,多次侵犯边境;又软禁大唐使者赵德楷,太宗派使节传谕让其放回赵德楷,如此十次才让返回。太宗带引吐谷浑使者,在殿前平台亲自晓以祸福,伏允最终没有悔改之意。六月,唐朝派遣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为西海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樊兴为赤水道行军总管,统率边境地区以及契、党项族的兵力进攻吐谷浑。
[7]秋,七月,山东、河南、淮、海之间大水。
[7]秋季,七月,山东、河南、淮河、近海一带发大水。
[8]上屡请上皇避暑九成宫,上皇以隋文帝终于彼,恶之。冬,十月,营大明宫,以为上皇清暑之所。未成而上皇寝疾,不果居。
[8]太宗多次请太上皇到九成宫避暑,太上皇以隋文帝曾死于此宫,内心厌恶。冬季,十月,营造大明宫,做为太上皇避暑的住所。未等修成,太上皇即患病,最后没有住成。
[9]辛丑,段志玄击吐谷浑,破之,追奔八百余里,去青海三十余里,吐谷浑驱牧马而遁。
[9]辛丑(初二),段志玄的军队大败吐谷浑,乘胜追击了八百多里,离青海只有三十多里。吐谷浑人驱赶牧马逃走。
[10]甲子,上还京师。
[10]甲子(二十五日),太宗回到京城长安。
[11]右仆射李靖以疾逊位,许之。十一月,辛未,以靖为特进,封爵如故,禄赐、吏卒并依旧给,俟疾小瘳,每三两日至门下、中书平章政事。
[11]右仆射李靖因患病请求离职,太宗准许。十一月,辛未(初三),加封李靖为特进,封爵依旧,俸禄、吏卒等均按原职标准供给,等到疾病稍有好转,每二三天到门下省和中书省平章政事。
[12]甲申,吐蕃赞普弃宗弄赞遣使入贡,仍请婚。吐蕃在吐谷浑西南,近世浸强,蚕食他国,土宇广大,胜兵数十万,然未尝通中国。其王称赞普,俗不言姓,王族皆曰论,宦族皆曰尚。弃宗弄赞有勇略,四邻畏之。上遣使者冯德遐往慰抚之。
[12]甲申(十六日),吐蕃赞普弃宗弄赞派使臣进献贡品,仍然请求通婚。吐蕃在吐谷浑的西南面,近来国力渐强,便侵吞蚕食周围小国,疆域逐渐扩大,拥兵几十万,然而未曾与大唐交通。他们的君王称为赞普,按着他们的习惯不称姓,王族均叫论,官员家族均称做尚。弃宗弄赞有勇有谋,四方邻国均畏惧他。太宗派使者冯德遐前往吐蕃抚慰。
[13]丁亥,吐谷浑寇凉州。己丑,下诏大举讨吐谷浑。上欲得李靖为将,为其老,重劳之。靖闻之,请行;上大悦。十二月,辛丑,以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节度诸军。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积石道,刑部尚书任城王道宗为鄯善道、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通、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并突厥、契之众击吐谷浑。
[13]丁亥(十九日),吐谷浑侵犯凉州。己丑(二十一日),太宗下诏发兵大举讨伐吐谷浑。太宗想任命李靖为统兵将领,只是因为他年迈,难以烦劳。李靖听说后,请求出征,太宗大为高兴。十二月,辛丑(初三),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节制管辖各路兵马。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岷州都督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分别为积石道、鄯善道、且末道、赤水道、盐泽道行军总管,联合突厥、契的兵力攻打吐谷浑。
[14]帝聘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为充华,诏已行,册使将发,魏徵闻其尝许嫁士人陆爽,遽上表谏。帝闻之,大惊,手诏深自克责,命停册使。房玄龄等奏称:“许嫁陆氏,无显状,大礼既行,不可中止。”爽亦表言初无婚姻之议。帝谓征曰:“群臣或容希合;爽亦自陈,何也?”对曰:“彼以为陛下外虽舍之,或阴加罪谴,故不得不然。”帝笑曰:“外人意或当如是。朕之言未能使人必信如引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