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歌妓奏乐歌舞。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美貌出众,唐高宗和武则天亲自选她为太子妃,婚期已定,武敏之竟qiáng奸了她。武则天于是给唐高宗上书,揭露他前后的罪恶,请求将他放逐到边远地区。六月,丙子(十一日),唐高宗命令把武敏之流放到雷州,恢复他的本姓贺兰。敏之走到韶州,被用马缰绳绞死。朝廷官吏中不少人因曾与他交游,被流放岭南。
[4]秋,七月,乙未朔,高侃破高丽余众于安市城。
[4]秋季,七月,乙未朔(初一),高侃在安市城打败叛唐的高丽残余部队。
[5]九月,丙申,潞州刺史徐王元礼薨。
[5]九月,丙申(初二),潞州刺史徐王李元礼去世。
[6]冬,十一月,甲午朔,日有食之。
[6]冬季,十一月,甲午朔(初一),出现日食。
[7]车驾自东都幸许、汝;十二月,癸酉,校猎于叶县;丙戌,还东都。
[7]唐高宗由东都洛阳巡游许州、汝州;十二月,癸酉(初十),在叶县进行围猎;丙戌(二十三日),返回东都洛阳。
三年(壬申、672)
三年(壬申,公元672年)
[1]春,正月,辛丑,以太子左卫副率梁积寿为姚州道行军总管,将兵讨叛蛮。
[1]春季,正月,辛丑(初八),唐朝任命太子左卫副率梁积寿为姚州道行军总管,率领军队讨伐叛蛮。
[2]庚戌,昆明蛮十四姓二万三千户内附,置殷、敦、总三州。
[2]庚戌(十七日),昆明蛮十四姓二万三千户归附唐朝。唐朝在他们的居住地区设置殷州、敦州和总州。
[3]二月,庚午,徙吐谷浑于鄯州浩水南。吐谷浑畏吐蕃之强,不安其居,又鄯州地狭,寻徙灵州,以其部落置安乐州,以可汗诺曷钵为刺史。吐谷浑故地皆入于吐蕃。
[3]二月,庚午(初八),唐朝将吐谷浑迁移到鄯州浩水以南。吐谷浑因畏惧吐蕃的强大,在鄯州住不踏实,同时也因该地区狭小,不久又迁移到灵州。唐朝在他们的新住地设置安乐州,任命他们的可汗诺曷钵为州刺史。吐谷浑原来的居住地都被吐蕃吞并。
[4]己卯,侍中永安郡公姜恪薨。
[4]己卯(十七日),侍中、永安郡公姜恪去世。
[5]夏,四月,庚午,上幸合璧宫。
[5]夏季,四月,庚午(初九)唐高宗巡幸合璧宫。
[6]吐蕃遣其大臣仲琮入贡,上问以吐蕃风俗,对曰:“吐蕃地薄气寒,风俗朴鲁;然法令严整,上下一心,议事常自下而起,因人所利而行之,斯所以能持久也。”上诘以吞灭吐谷浑、败薛仁贵、寇逼凉州事,对曰:“臣受命贡献而已,军旅之事,非所闻也。”上厚赐而遣之。癸未,遣都水使者黄仁素使于吐蕃。
[6]吐蕃派遣大臣仲琮入朝进贡,唐高宗向他询问吐蕃地方的风俗,他回答说:“吐蕃土地贫瘠,天气寒冷,民风诚朴迟钝,但法令严肃而完备,上下一心,讨论政事常常自下而上,根据人们的利益所在而实施。这是吐蕃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唐高宗又责问他有关吐蕃吞灭吐谷浑,打败薛仁贵,以及侵逼凉州等事。他回答说:“我的任务只是前来进贡,至于军事方面的事,则不是我所应当知道的。”唐高宗赏赐他优厚的礼物,打发他返回吐蕃。癸未(二十二日),唐朝派遣都水使者黄仁素出使吐蕃。
[7]秋,八月,壬午,特进高阳郡公许敬宗卒。太常博士袁思古议:“敬宗弃长子于荒徼,嫁少女于夷貊。按《谥法》,‘名与实爽曰缪,’请谥为缪。”敬宗孙太子舍人彦伯讼思古与许氏有怨,请改谥。太常博士王福议,以为:“得失一朝,荣辱千载。若嫌隙有实,当据法推绳;如其不然,义不可夺。”户部尚书戴至德谓福曰:“高阳公任遇如是,何以谥之为缪?”对曰:“昔晋司空何曾既忠且孝,徒以日食万钱,秦秀谥之为‘缪’。许敬宗忠孝不逮于曾,而饮食男女之累过之,谥之曰‘缪’,无负许氏矣。”诏集五品已上更议,礼部尚书阳思敬议:“按《谥法》,既过能改曰恭,请谥曰恭。”诏从之。敬宗尝奏流其子昂于岭南,又以女嫁蛮酋冯盎之子,多纳其货,故思古议及之。福,勃之父也。
[7]秋季,八月,壬午(二十四日),特进高阳郡公许敬宗去世。讨论为他定谥号时,太常博士袁思古评论说:“许敬宗遗弃大儿子于边远地区,将小女儿嫁给夷貊,按照《谥法》:‘名与实不符称为缪’,请给他以‘缪’的谥号。”许敬宗的孙子太子舍人许彦伯指责袁思古与许家有私怨,请求改定别的谥号。太常博士王福认为:“一时的得失,关系到千载的荣辱。如借机泄私怨是事实,应当依法论罪;否则,袁思古提的谥号按理是不应更改的。”户部尚书戴至德对王福说:“高阳郡公在朝廷中有这样高的职位和待遇,何以给予‘缪’的谥号?”王福回答说:“从前晋朝司空何曾既忠且孝,只因每日饮食耗费万钱,秦秀在他死后就给定谥号为‘缪’。许敬宗忠和孝都不及何曾,而饮食女色的耗费却超过他。给予‘缪’的谥号,已对得起许敬宗了。”唐高宗下诏令召集五品以上官员重新评议。礼部尚书阳思敬评议说:“按照《谥法》,有了过失能改正称为‘恭’,请给他定谥号为‘恭’。”唐高宗下诏接受这个意见。许敬宗曾向皇帝奏请将他儿子许昂流放岭南,又曾将女儿嫁给蛮族首领冯盎的儿子,并多收取他的财物,所以袁思古的评议谈到了此事。王福就是王勃的父亲。
[8]九月,癸卯,徙沛王贤为雍王。
[8]九月,癸卯(十五日),唐朝改封沛王李贤为雍王。
[9]冬,十月,己未,诏太子监国。
[9]冬季,十月,己未(初二),唐高宗下诏,令皇太子监理国家政事。
[10]壬戌,车驾发东都。
[10]壬戌(初五),唐高宗车驾从东都洛阳出发。
[11]十一月,戊子朔,日有食之。
[11]十一月,戊子朔(初一),出现日食。
[12]甲辰,车驾至京师。
[12]甲辰(十七日),唐高宗车驾回到京师长安。
[13]十二月,高侃与高丽余众战于白水山,破之。新罗遣兵救高丽,侃击破之。
[13]十二月,唐将高侃与高丽残余部队战于白水山,高侃把他们打败。新罗派兵援救高丽,高侃也把他们打败。
[14]癸卯,以左庶子刘仁轨同中书门下三品。
[14]癸卯(疑误),唐朝任命左庶子刘仁轨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15]太子罕接宫臣,典膳丞全椒邢文伟辄减所供膳,并上书谏太子。太子复书,谢以多疾及入侍少暇,嘉纳其意。顷之,右史缺,上曰:“邢文伟事吾子,能撤膳进谏,此直士也。”擢为右史。
[15]太子很少接近东宫的属官,典膳丞全椒人邢文伟便减少他的膳食,并上书规劝太子。太子在给他的复信中承认错误,表示接受他的意见,提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自己多病,而且需要经常入宫侍候皇帝,空闲时间少。不久,右史职位出现空缺,唐高宗说:“邢文伟侍奉我儿子,能用撤减膳食的方式进行规劝,这是耿直的人”,于是提升他为右史。
太子因宴集,命宫臣掷倒,次至左奉裕率王及善,及善曰:“掷倒自有伶官,臣若奉令,恐非所以羽翼殿下也。”太子谢之。上闻之,赐及善缣百匹,寻迁左千牛卫将军。
太子在一次宴会时,命令东宫的属官表演“掷倒”的杂耍。当依次该左奉裕率王及善表演时,他说:“表演‘掷倒’,本是乐官的事,如果我执行您的命令,恐怕就失去辅佐殿下的身份了。”太子向他承认了错误。唐高宗听说这个情况后,赏赐给王及善缣一百匹,不久又提升他为左千牛卫将军。
四年(癸酉、673)
四年(癸酉,公元673年)
[1]春,正月,丙辰,绛州刺史郑惠王元懿薨。
[1]春季,正月,丙辰(二十九日),唐朝绛州刺史郑惠王李元懿去世。
[2]三月,丙申,诏刘仁轨等改修国史,以许敬宗等所记多不实故也。
[2]三月,丙申(初十),唐高宗下诏书,命刘仁轨等改修国史,因为原来许敬宗等所记录的国史多不符合事实。
[3]夏,四月,丙子,车驾幸九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