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唐纪十九(9/10)

、左武卫大将军程务挺秘密上表为他申明冤屈,因此违反了太后旨意。程务挺一贯与唐之奇、杜求仁相友善,有人诬告说:“程务挺与裴炎、徐敬业串通谋反。”癸卯(二十六日),朝廷派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在军中将他斩首,没收家产。突厥人听说程务挺死去,到处设宴互相庆贺;又为程务挺建立祠堂,每次出兵前都祭告祈求保。

太后以夏州都督王方翼与务挺连职,素相亲善,且废后近属,徵下狱,流崖州而死。

太后因夏州都督王方翼与程务挺共事,一贯互相友善,又是已废黜皇后的近亲,因此召还投入监狱,后来流放崖州而死。

垂拱元年(乙酉、685)

垂拱元年(乙酉,公元685年)

[1]春,正月,丁未朔,赦天下,改元。

[1]春季,正月,丁未朔(初一),唐朝大赦天下,更改年号。

[2]太后以徐思文为忠,特免缘坐,拜司仆少卿。谓曰:“敬业改卿姓武,朕今不复夺也。”

[2]太后认为徐思文对朝廷忠诚,特免予因受徐敬业的牵连而治罪,授任司仆少卿,对他说:“徐敬业改你的姓为武氏,现在朕不再取消它。”

[3]庚戌,以骞味道守内史。

[3]庚戌(初四),唐朝任命骞味道守内史。

[4]戊辰,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乐城文献公刘仁轨薨。

[4]戊辰(二十二日),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乐城文献公刘仁轨去世。

[5]二月,癸未,制:“朝堂所置登闻鼓及肺石,不须防守,有挝鼓立石者,令御史受状以闻。”

[5]二月,癸未(初七),太后命令:“朝堂设置的登闻鼓和肺石,不必派人防守,有人击鼓或站在石上,就让御史接受诉状而后上报。”

[6]乙巳,以春官尚书武承嗣、秋官尚书裴居道、右肃政大夫韦思谦并同凤阁鸾台三品。

[6]乙巳(二十九日),春官尚书武承嗣、秋官尚书裴居道、右肃政大夫韦思谦都任同凤阁鸾台三品。

[7]突厥阿史那骨笃禄等数寇边,以左玉钤卫中郎将淳于处平为阳曲道行军总管,击之。

[7]突厥阿史那骨笃禄等多次侵扰边地,唐朝任命左玉钤卫中郎将淳于处平为阳曲道行军总管,给予还击。

[8]正谏大夫、同平章事沈君谅罢。

[8]正谏大夫、同平章事沈君谅罢职。

[9]三月,正谏大夫、同平章事崔罢。

[9]三月,正谏大夫、同平章事崔罢职。

[10]丙辰,迁庐陵王于房州。

[10]丙辰(十一日),唐朝迁移庐陵王到房州。

[11]辛酉,武承嗣罢。

[11]辛酉(十六日),武承嗣罢职。

[12]辛未,颁《垂拱格》。

[12]辛未(二十六日),唐朝颂布《垂拱格》。

[13]朝士有左迁诣宰相自诉者,内史骞味道曰:“此太后处分。”同中书门下三品刘之曰:“缘坐改官,由臣下奏请。”太后闻之,夏,四月,丙子,贬味道为青州刺史,加之太中大夫。谓侍臣曰:“君臣同体,岂得归恶于君,引善自取乎!”

[13]朝廷官员有被降职找宰相申诉的,内史骞味道对他们说:“这是太后决定的。”同中书门下三品刘之说:“因牵连处罚改任官职,由臣下奏请。”太后听说后,夏季,四月,丙子(初一),骞味道降职为青州刺史,给刘之加官太中大夫,对身边大臣说:“君臣同为一体,哪能把不好的事情归于君主,好的事情归于自己。”

[14]癸未,突厥寇代州;淳于处平引兵救之;至忻州,为突厥所败,死者五千余人。

[14]癸未(初八),突厥侵扰代州,淳于处平领兵援救;进军至忻州,被突厥打败,死五千多人。

[15]丙午,以裴居道为内史。纳言王德真流象州。

[15]丙午(疑误),唐朝任命裴居道为内史。纳言王德真被流放象州。

[16]己酉,以冬官尚书苏良嗣为纳言。

[16]己酉(疑误),唐朝任命冬官尚书苏良嗣为纳言。

[17]壬戌,制内外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

[17]壬戌(疑误),太后命令:内外九品以上官员和百姓,都可以向朝廷自我推荐以求被任用。

[18]壬申,韦方质同凤阁鸾台三品。

[18]壬申(疑误),唐朝任命韦方质为同凤阁鸾台三品。

[19]六月,天官尚书韦待价同凤阁鸾台三品。待价,万石之兄也。

[19]六月,唐朝任命天官尚书韦待价为同凤阁鸾台三品。韦待价是韦万石的哥哥。

[20]同罗、仆固等诸部叛,遣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发河西骑士出居延海以讨之,同罗、仆固等皆败散。敕侨置安北都护府于同城以纳降者。

[20]同罗、仆固等部落反叛,唐朝派遣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征发河西骑兵出居延海讨伐他们,同罗、仆固等都失败逃散。太后命令侨置安北都护府于同城,以便招纳他们中投降的人。

[21]秋,七月,己酉,以文昌左丞魏玄同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

[21]秋季,七月,己酉(初五),唐朝任命文昌左丞魏玄同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

[22]诏自今祀天地,高祖、太宗、高宗皆配坐;用凤阁舍人元万顷等之议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