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及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法当死,太后原之,二月,流兴岭南,在道,为仇家所杀。
[9]有人告发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串通谋反,太后命令来俊臣审讯他。来俊臣与周兴正讨论事情一起进餐,来俊臣对周兴说:“囚犯多不认罪,应当采用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很容易,取一个大瓮,用炭火在四周烤它,让囚犯进入瓮中,还有什么事情不承认?”来俊臣便找来大瓮一个,按周兴说的办法四周用火烤,然后站起来对周兴说:“有宫内的文书要审问老兄,请老兄进这大瓮!”周兴惶恐叩头认罪。依法应判周兴死刑,太后原谅他,二月,流放岭南,途中被仇人杀死。
兴与索元礼、来俊臣竞为暴刻,兴、元礼所杀各数千人,俊臣所破千余家。元礼残酷尤甚,太后亦杀之以慰人望。
周兴与索元礼、来俊臣竞相施行暴虐,周兴、索元礼各杀数千人,来俊臣毁灭一千多家。索元礼尤其残酷,太后也杀他以图抚慰人们的怨恨情绪。
[10]徙左卫大将军千乘王武攸暨为定王。
[10]朝廷改封左卫大将军千乘王武攸暨为定王。
[11]立故太子贤之子光顺为义丰王。
[11]朝廷立原太子李贤的儿子李光顺为义丰王。
[12]甲子,太后命始祖墓曰德陵,睿祖墓曰乔陵,严祖墓曰节陵,肃祖墓曰简陵,烈祖墓曰靖陵,显祖墓曰永陵,改章德陵为昊陵,显义陵为顺陵。
[12]甲子(二十二日),太后下令称始祖墓为德陵,睿祖墓为乔陵,严祖墓为节陵,肃祖墓为简陵,烈祖墓为靖陵,显祖墓为永陵,改章德陵为昊陵,显义陵为顺陵。
[13]追复李君羡官爵。
[13]朝廷追复李君羡的官职爵位。
[14]夏,四月,壬寅朔,日有食之。
[14]夏季,四月,壬寅朔(初一),出现日食。
[15]癸卯,制以释教开革命之阶,升于道教之上。
[15]癸卯(初二),太后下令,因佛教为朝代的改换开辟阶梯,把它的地位提高到道教之上。
[16]命建安王攸宜留守长安。
[16]朝廷命令建安王武攸宜留守长安。
[17]丙辰,铸大钟,置北阙。
[17]丙辰(十五日),朝廷铸大钟,放置在宫殿北门外的阙楼上。
[18]五月,以岑长倩为武威道行军大总管,击吐蕃,中道召还,军竟不出。
[18]五月,朝廷任命岑长倩为武威道行军大总管,进击吐蕃,中途又将他召还,军队最终没有出征。
[19]六月,以左肃政大夫格辅元为地官尚书,与鸾台侍郎乐思晦、凤阁侍郎任知古并同平章事。思晦,彦之子也。
[19]六月,朝廷任命左肃政大夫格辅元为地官尚书,与鸾台侍郎乐思晦、凤阁侍郎任知古一并任同平章事。乐思晦是乐彦的儿子。
[20]秋,七月,徙关内户数十万以实洛阳。
[20]秋季,七月,朝廷迁移关中地区数十万户充实洛阳。
[21]八月,戊申,纳言武攸宁罢为左羽林大将军;夏官尚书欧阳通为司礼卿兼判纳言事。
[21]八月,戊申(初十),纳言武攸宁被罢免为左羽林大将军;夏官尚书欧阳通任司礼卿兼判纳言事务。
[22]庚申,杀玉钤卫大将军张虔勖。来俊臣鞫虔勖狱,虔勖自讼于徐有功;俊臣怒,命卫士以刀乱斫杀之,枭首于市。
[22]庚申(二十二日),朝廷杀玉钤卫大将军张虔勖。来俊臣审讯张虔勖案件,张虔勖自己向徐有功申诉;来俊臣大怒,命令卫士乱刀砍死他,悬挂脑袋在闹市示众。
[23]义丰王光顺、嗣雍王守礼、永安王守义、长信县主等皆赐姓武氏,与睿宗诸子皆幽闭宫中,不出门庭者十余年。守礼、守义,光顺之弟也。
[23]义丰王李光顺、嗣雍王李守礼、永安王李守义、长信县主等都赐姓武氏,与睿宗诸子都幽禁在宫中,十几年不出宫门。李守礼、李守义是李光顺的弟弟。
[24]或告地官尚书武思文初与徐敬业通谋;甲子,流思文于岭南,复姓徐氏。
[24]有人告发地官尚书武思文当初与他侄儿徐敬业串通谋反;甲子(二十六日),流放武思文于岭南,恢复本姓徐氏。
[25]九月,乙亥,杀岐州刺史云弘嗣。来俊臣鞫之,不问一款,先断其首,乃伪立案奏之,其杀张虔勖亦然。敕旨皆依,海内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