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庚戌,制:“则天皇后父母坟仍旧为昊陵、顺陵,量置官属。”太平公主为武攸暨请之也。
[16]庚戌(初六),唐睿宗颁下制命:“将则天皇后父母的坟墓恢复为昊陵、顺陵,并且酌情设置官署掌管陵园事务。”这是由于太平公主为武攸暨向唐睿宗作了请求的缘故。
[17]辛酉,更以西城为金仙公主,隆昌为玉真公主,各为之造观,逼夺民居甚多,用功数百万。右散骑常侍魏知古、黄门侍郎李义谏,不听。
[17]辛酉(十七日),唐睿宗将西城公主改封为金仙公主,将隆昌公主改封为玉真公主,并且为她们分别建造了金仙观和玉真观,强占了很多居民的住宅,工程耗费达数百万钱之多。右散骑常侍魏知古和黄门侍郎李进谏阻止,但唐睿宗没有采纳。
[18]壬戌,殿中监窦怀贞为御史大夫、同平章事。
[18]壬戌(十八日),唐睿宗任命殿中监窦怀贞为御史大夫、同平章事。
[19]僧慧范恃太平公主势,逼夺民产,御史大夫薛谦光与殿中侍御史慕容奏弹之。公主诉于上,出谦光为岐州刺史。
[19]胡僧慧范倚仗着太平公主的权势,qiǎo取豪夺平民百姓的财产,御史大夫薛谦光和殿中侍御史慕容上奏弹劾他。太平公主向唐睿宗诉说了自己对他们的不满,唐睿宗便将薛谦光外放为岐州刺史。
[20]时遣使按察十道,议者以山南所部阔远,乃分为东西道;又分陇右为河西道。六月,壬午,又分天下置汴、齐、兖、魏、冀、并、蒲、、泾、秦、益、绵、遂、荆、岐、通、梁、襄、扬、安、闽、越、洪、潭二十四都督,各纠察所部刺史以下善恶,惟洛及近畿州不隶都督府。太子右庶子李景伯、舍人卢等上言:“都督专杀生之柄,权任太重,或用非其人,为害不细。今御史秩卑望重,以时巡察,奸宄自禁。”其后竟罢都督,但置十道按察使而已。
[20]这时唐睿宗分遣使者赴全国十道巡视考察,有人认为山南道所辖区域太广,于是将山南道分为东西两道;又从陇右道中分出河西道。六月,壬午(初八),唐睿宗又下诏在全国分置汴、齐、兖、魏、冀、并、蒲、、泾、秦、益、绵、遂、荆、岐、通、梁、襄、扬、安、闽、越、洪、潭二十四都督,负责纠举检察所辖区域内州县官吏的善恶得失,只有洛州以及京畿各州不隶属于都督府。太子右庶子李景伯、太子舍人卢等人进言说:“都督独掌生杀大权,权势太重,如果任用了不称职的人,那么所造成的危害就太严重了。现在御史的品位俸禄都很卑微,但是声望都很高,陛下派他们按时巡察地方,为非作歹之徒自然不敢横行。”后来终于罢去所有新置的都督,只是设置了十道按察使而已。
[21]秋,七月,癸巳,追复上官昭容,谥曰惠文。
[21]秋季,七月,癸巳(二十日),唐睿宗下诏追复上官昭容的职位,赠谥号为惠文。
[22]乙卯,以高祖故宅枯柿复生,赦天下。
[22]乙卯(疑误),由于唐高祖李渊旧宅中早已枯死的柿子树又重新发芽的缘故,唐睿宗下诏大赦天下。
[23]己巳,以右御史大夫解琬为朔方大总管。琬考按三城戍兵,奏减十万人。
[23]己巳(疑误),唐睿宗任命右台御史大夫解琬为朔方道大总管。解琬在对三受降城的防务作了具体考察之后,上奏唐睿宗,请求将该地的戍卒减少十万人。
[24]庚午,以中书令韦安石为左仆射兼太子宾客、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平公主以安石不附己,故崇以虚名,实去其权也。
[24]庚午(疑误),唐睿宗任命中书令韦安石为左仆射兼太子宾客、同中书门下三品。由于太平公主认为韦安石拒绝趋附自己,所以用一些虚衔来表示对他的尊崇,实际上是借此削夺他的实权。
[25]九月,庚辰,以窦怀贞为侍中。怀贞每退朝,必诣太平公主第。时修金仙、玉真二观,群臣多谏,怀贞独劝成之,身自督役。时人谓怀贞前为皇后阿,今为公主邑司。
[25]九月,庚辰(初八),唐睿宗任命窦怀贞为侍中。窦怀贞每次退朝后,都要到太平公主家里去。当时正在修建金仙、玉真二观,群臣纷纷谏阻,只有窦怀贞一个人对这项工程表示坚决支持,并且亲自监督服劳役的民夫。所以当时的人们都说窦怀贞先是作韦皇后的阿,现在又作了公主的邑司。
[26]冬,十月,甲辰,上御承天门,引韦安石、郭元振、窦怀贞、李日知、张说宣制,责以“政教多阙,水旱为灾,府库益竭,僚吏日滋;虽朕之薄德,亦辅佐非才。安石可左仆射、东都留守,元振可吏部尚书,怀贞可左御史大夫,日知可户部尚书,说可左丞,并罢政事。”以吏部尚书刘豳求为侍中,右散骑常侍魏知古为左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崔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侍郎陆象先同平章事。皆太平公主之志也。
[26]冬季,十月,甲辰(初三),唐睿宗驾临承天门,对应召而来的韦安石、郭元振、窦怀贞、李日知、张说等大臣宣布制命,责备他们说:“当今朝廷的刑赏与教化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各地水旱成灾,国库储备日趋枯竭,官吏日益增多,这些现象固然是朕德行浅薄所致,但也与诸位辅佐大臣不称职有关。从现在起韦安石担任尚书左仆射、东都留守,郭元振担任吏部尚书,窦怀贞担任左台御史大夫,李日知担任户部尚书,张说担任尚书左丞,一律免去宰相职务。”任命吏部尚书刘幽求为侍中;任命右散骑常侍魏知古为左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崔为中书侍郎,二人同时都任同中书门下三品;此外,任命中书侍郎陆象先为同平章事。对上述官员的任免都是根据太平公主的意志而作出的。
象先清净寡欲,言论高远,为时人所重。私侍太平公主,公主欲引以为相,请与象先同升,公主不可,曰:“然则亦不敢当。”公主乃为之并言于上,上不欲用,公主涕泣以请,乃从之。
陆象先一向清心寡欲,言辞议论高妙玄远,受到当时人的推崇。崔私下里服侍太平公主,公主打算将他提拔为宰相,崔请求与陆象先一起提拔,太平公主不同意,崔说:“如果陆象先不能作宰相的话,那么我崔也不敢作这个宰相。”太平公主只得请求唐睿宗将两人一同任命为宰相。唐睿宗不想用崔为相,太平公主流着眼泪请求,唐睿宗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