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元十年壬戌,公元七二二年
十二月,乙酉,上幸骊山温汤;壬辰,还。
冬,十月,丁酉,上幸骊山,作温泉;甲寅,还
。
冬,十月,河西、陇右节度大使郭知运卒。知运与同县右卫副率王君B134,皆以骁勇善骑著名西陲,为虏所惮,时人谓之王、郭。B134遂自知运麾下代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判凉州都督。
初,诸卫府兵,自成丁从军,六十而免,其家又不免杂徭,浸以贫弱,逃亡略尽,百姓苦之。张说建议,请召募壮士充宿卫,不问役,优为之制,逋逃者必争
应募;上从之。旬日,得
兵十三万,分隶诸卫,更番上下。兵农之分,从此始矣。
冬,十月,癸丑,复以乾元殿为明堂。
神龙初,追复泽王上金官爵,求得庶义珣于岭南,绍其故封。许王素节之
瓘,利其爵邑,与弟璆谋,使人告义珣非上金
,妄冒袭封,复
岭南,以璆继上金后为嗣泽王。至是,玉真公主表义珣实上金
,为瓘兄弟所摈。夏,四月,庚
,复立义珣为嗣泽王,削璆爵,贬瓘鄂州别驾。壬寅,敕宗室旁继为嗣王者并令归宗。
癸未,吐蕃围小律王没谨忙,谨忙求救于北
节度使张嵩曰:“
律,唐之西门,
律亡则西域皆为吐蕃矣。”嵩乃遣疏勒副使张思礼将蕃、汉步骑四千人救之,昼夜倍
,与谨忙合击吐蕃,大破之,斩获数万。自是累岁吐蕃不敢犯边。
◎ 开元十一年癸亥,公元七二三年
以太仆卿王仲为朔方
防御讨击大使,使与王晙及天兵军节度大使张说相知讨康待宾。
夏,四月,甲,以吏
尚书王晙为兵
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上女永穆公主将下嫁,敕资送如太平公主故事。僧一行谏曰:“武后惟太平一女,故资送特厚,卒以骄败,奈何为法!”上遽止之。
,正月,丁巳,上行幸东都,以刑
尚书王志愔为西京留守。癸亥,命有司收公廨钱,以税钱充百官俸。
前广州都督裴伷先下狱,上与宰相议其罪。张嘉贞请杖之,张说曰:“臣闻刑不上大夫,为其近于君,且所以养廉耻也。故士可杀不可辱。臣向巡北边,闻杖姜皎于朝堂。皎官登三品,亦有微功,有罪应死则死,应则
,奈何轻加笞辱,以皁隶待之!姜皎事往,不可复追,伷先据状当
,岂可复蹈前失!”上
然之。嘉贞不悦,退谓说曰:“何论事之
也!”说曰:“宰相,时来则为之。若国之大臣皆可笞辱,但恐行及吾辈。吾此言非为伷先,乃为天下士君
也。”嘉贞无以应。
先是,吐谷浑畏吐蕃之,附之者数年,九月,壬申,帅众诣沙州降,河西节度使张敬忠抚纳之。
上将幸晋,因还长安。张说言于上曰:“汾
睢上有汉家后土祠,其礼久废;陛下宜因巡幸修之,为农祈谷。”上从之。
十一月,乙未,初令宰相共实封三百
。
五月,丁亥,停诸察使。
六月,己卯,罢中都,复为蒲州。
初,张说引崔沔为中书侍郎;故事,承宣制皆宰相,侍郎署位而已。沔曰:“设官分职,上下相维,各申所见,事乃无失。侍郎,令之贰也,岂得拱默而已!”
癸亥,以张说兼中书令。
秋,七月,己酉,王晙大破康待宾,生擒之,杀叛胡万五千人。辛酉,集四夷酋长,腰斩康待宾于西市。先是,叛胡潜与党项通谋,攻银城、连谷,据其仓庾,张说将步骑万人合河关掩击,大破之。追至骆驼堰,党项乃更与胡战,胡众溃,西走
铁建山。说安集党项,使复其居业。讨击使阿史那献以党项翻覆,请并诛之,说曰:“王者之师,当伐叛柔服,岂可杀已降邪!”因奏置麟州,以镇抚党项馀众。
蒲州刺史陆象先政尚宽简,吏民有罪,多晓谕遣之。州录事言于象先曰:“明公不施棰挞,何以示威!”象先曰:“人情不远,此属岂不解吾言邪?必棰挞以示威,当从汝始!”录事惭而退。象先尝谓人曰:“天下本无事,但庸人扰之耳。苟清其源,何忧不治!”
戊,命尚书左丞萧嵩与京兆、蒲、同、岐、华州长官选府兵及白丁一十二万,谓之“长从宿卫”,一年两番,州县毋得杂役使。
是岁,张说奏改政事堂曰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分掌庶政。
闰月,壬申,张说如朔方巡边。
太史上言,《麟德历》浸疏,日屡不效。上命僧一行更造新历,率府兵曹梁令瓚造黄
游仪以测候七政。
五月,己丑,以王晙兼朔方军节度大使,巡河西、陇右、河东、河北诸军。
初,监察御史濮杜暹因
事至突骑施,突骑施馈之金,暹固辞。左右曰:“君寄
异域,不宜逆其情。”乃受之,埋于幕下,
境,移牒令取之。虏大惊,度碛追之,不及。及安西都护阙,或荐暹往使安西,人服其清慎。时暹自给事中居母忧。
十二月,庚,以十姓可汗阿史那怀
女为
河公主,嫁突骑施可汗苏禄。
◎ 开元十二年甲,公元七二四年
上耀兵北边,丁卯,以秦州都督张守洁等为诸卫将军。
兰池州胡康待宾诱诸降同反,夏,四月,攻陷六胡州,有众七万,
夏州。命朔方总
王晙、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共讨之。
丁未,梁文献公姚崇薨,遗令:“佛以清净慈悲为本,而愚者写经造像,冀以求福。昔周、齐分据天下,周则毁经像而修甲兵,齐则崇塔庙而驰刑政,一朝合战,齐灭周兴。近者诸武、诸韦,造寺度人,不可胜纪,无救族诛。汝曹勿效儿女终
不寤,追荐冥福。
士见僧获利,效其所为,尤不可延之于家。当永为后法!”
初,上之诛韦氏也,王皇后颇预密谋,及即位数年,衰
弛。武惠妃有
,
怀倾夺之志。后心不平,时对上有不逊语。上愈不悦,密与秘书监姜皎谋以后无
废之,皎
其言。嗣滕王峤,后之妹夫也,奏之。上怒,张嘉贞希旨构成其罪,云:“皎妄谈休咎。”甲戌,杖皎六十,
钦州,弟吏
侍郎晦贬
州司
;亲党坐
、死者数人,皎卒于
。
二月,戊寅,上至东都。
三月,庚午,车驾至京师。
安州别驾刘玄卒。
玄即知几也,避上嫌名,以字行。著作郎吴兢撰《则天实录》,言宋璟张说使证魏元忠事。说修史见之,知兢所为,谬曰:“刘五殊不相借。”兢起对曰:“此乃兢所为,史草
在,不可使明公枉怨死者。”同僚皆失
。其后说
祈兢改数字,兢终不许,曰:“若徇公请,则此史不为直笔,何以取信于后!”
是岁,诸王为都督、刺史者,悉召还京师。
六月,壬辰,制听逃自首,辟所在闲田,随宜收税,毋得差科征役,租庸一皆蠲免。仍以兵
员外郎兼侍御史宇文
为劝农使,巡行州县,与吏民议定赋役。
己亥,敕:“宗室、外戚、驸,非至亲毋得往还;其卜相占候之人,皆不得
百官之家。”
上置丽正书院,聚文学之士。秘书监徐、太常博士会稽贺知章、监察御史鼓城赵冬曦等,或修书,或侍讲,以张说为修书使以总之,有司供给优厚。中书舍人洛
陆
以为此属无益于国,徒为糜费,
悉奏罢之。张说曰:“自古帝王于国家无事之时,莫不崇
室,广声
。今天
独延礼文儒,发挥典籍,所益者大,所损者微。陆
之言,何不达也!”上闻之,重说而薄
。
庚午,赦天下。
新作蒲津桥,熔铁为以系絙。
九月,乙巳朔,日有之。
己丑,以馀姚县主女慕容氏为燕郡公主,妻契丹王郁。
,正月,己巳,车驾自东都北巡;庚辰,至潞州,给复五年;辛卯,至并州,置北都,以并州为太原府,刺史为尹;二月,戊申,还至晋州。张说与张嘉贞不平,会嘉贞弟金吾将军嘉祐赃发,说劝嘉贞素服待罪于外。己酉,左迁嘉贞幽州刺史。
康待宾馀党康愿反,自称可汗;张说发兵追讨擒之,其党悉平。徙河曲六州残胡五万馀
于许、汝、唐、邓、仙、豫等州,空河南、朔方千里之地。
壬,祭后土于汾
。乙卯,贬平遥令王同庆为赣尉,坐广为储偫,烦扰百姓也。
王怡汉权楚璧狱,连逮甚众,久之不决;上乃以开府仪同三司宋璟为西京留守。璟至,止诛同谋数人,馀皆奏原之。
己巳,制增太庙为九室,迁中宗主还太庙。
先是,缘边戍兵常六十馀万,说以时无寇,奏罢二十馀万使还农。上以为疑,说曰:“臣久在疆场,
知其情,将帅苟以自卫及役使营私而已。若御敌制胜,不必多相冗卒以妨农务。陛下若以为疑,臣请以阖门百
保之。”上乃从之。
十一月,礼仪使张说等奏,以祖
昊天上帝,罢三祖并
之礼。戊寅,上祀南郊,赦天下。
庚申,兵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王晙坐党引疏族,贬蕲州刺史。
戊戌,敕:“京官五品以上,外官剌史、四府上佐,各举县令一人,视其政善恶,为举者赏罚。”
置朔方节度使,领单于都护府,夏、盐等六州,定远、丰安二军,三受降城。
秋,八月,癸卯,武令裴景仙,坐赃五千匹,事觉,亡命。上怒,命集众斩之。大理卿李朝隐奏景仙赃皆乞取,罪不至死。又,其曾祖寂有建义大功,载初中以非罪破家,惟景仙独存,今为承嫡,宜宥其死,投之荒远。其辞略曰:“十代宥贤,功实宜录;一门绝祀,情或可哀。”制令杖杀。朝隐又奏曰:“生杀之柄,人主得专;轻重有条,臣下当守。今若乞取得罪,便
斩刑;后有枉法当科,
加何辟?所以为国惜法,期守律文;非敢以法随人,曲矜仙命。”又曰:“若寂勋都弃,仙罪特加,则叔向之贤,何足称者;若敖之鬼,不其馁而!”上乃许之。杖景仙一百,
岭南恶
。
癸亥,以张说为兵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夏,四月,己亥,以张说兼知朔方军节度使。
己巳,罢天兵、大武等军,以大同军为太原以北节度使,领太原、辽、石、岚、汾、代、忻、朔、蔚、云十州。
壬,命太史监南
说等于河南、北平地测日晷及极星,夏至日中立八尺之表,同时候之。
城晷长一尺四寸八分弱,夜视北极
地
三十四度十分度之四;浚仪岳台晷长一尺五寸微
,极
三十四度八分;南至朗州晷长七寸七分,极
二十九度半;北至蔚州,晷长二尺二寸九分,极
四十度。南北相距三千六百八十八里九十步,晷差一尺五寸三分,极差十度半。又南至
州,晷
表南三寸三分;八月,海中南望老人星下,众星粲然,皆古所未名,大率去南极二十度以上皆见。
十一月,丙辰,国祭酒元行冲上《群书四录》,凡书四万八千一百六十九卷。
御史,分行天下。其新附客,免六年赋调。使者竞为刻急,州县承风劳扰,百姓苦之。
翟尉皇甫憬上疏言其状;上方任
,贬憬盈川尉。州县希旨,务于获多,虚张其数,或以实
为客,凡得
八十馀万,田亦称是。
戊申,尊宣皇帝庙号献祖,光皇帝庙号懿祖,祔于太庙九室。
己卯夜,左领军兵曹权楚璧与其党李齐损等作,立楚璧兄
梁山为光帝,诈称襄王之
,拥左屯营兵数百人
城,求留守王志愔,不获。比晓,屯营兵自溃;斩楚璧等,传首东都。志愔惊怖而薨。楚璧,怀恩之侄;齐损,迥秀之
也。壬午,遣河南尹王怡如京师,
问宣
。
乙丑,收职田。亩率给仓粟二斗。
康待宾之反也,诏郭知运与王晙相知讨之;晙上言,朔方兵自有馀力,请敕知运还本军。未报,知运已至,由是与晙不协。晙所招降者,知运复纵兵击之;虏以晙为卖己,由是复叛。上以不能遂定群胡,丙午,贬晙为梓州刺史。
秋,八月,癸卯,敕:“前令检括逃人,虑成烦扰。天下大同,宜各从所乐,令所在州县安集,遂其生业。”
十二月,甲午,上幸凤泉汤;戊申,还。
甲寅,上幸寿安兴泰,猎于上宜川;庚申,还
。
,三月,甲
,起暹为安西副大都护、碛西节度等使。
上以山东旱,命选台阁名臣以补刺史;壬午,以黄门侍郎王丘、中书侍郎长安崔沔、礼侍郎、知制诰韩休等五人
为刺史。丘,同皎之从父兄
;休,大
之孙也。
六月,丁巳,博州河决,命察使萧嵩等治之。嵩,梁明帝之孙之。
五月,伊、汝溢,漂溺数千家。
安南贼帅梅叔焉等攻围州县,遣骠骑将军兼内侍杨思勖讨之。思勖募群蛮弟,得兵十馀万,袭击,大破之,斩叔焉,积尸为京观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