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闻其都护皆从哥舒翰没于潼关,故争自立,相攻击;而都护实从翰在北岸,不死,又不与火拔归仁俱降贼。上乃以河西兵马使周泌为河西节度使,陇右兵马使彭元耀为陇右节度使,与都护思结进明等俱之镇,招其部落。以思礼为行在都知兵马使。
[9]王思礼到达平凉后,得知河西镇胡人作乱,就又返回玄宗的行在。起初,河西镇的各胡人部落听说他们的都护跟随哥舒翰平叛死于潼关之战,所以争着自立为王,互相攻击。而实际上都护跟随哥舒翰在黄河北岸,并没有战死,也没有与火拔归仁一起投向叛军。于是玄宗就任命河西兵马使周泌为河西节度使,陇右兵马使彭元耀为陇右节度使,让他们与都护思结进明等人一起到镇赴任,招抚胡人部落。玄宗又任命王思礼为行在都知兵马使。
[10]戊申,扶风民康景龙等自相帅击贼所署宣慰使薛总,斩首二百余级。庚戌,陈仓令薛景仙杀贼守将,克扶风而守之。
[10]戊申(二十七日),扶风郡百姓康景龙等人自动组织起来攻打叛军所任命的宣慰使薛总,杀死叛军二百余人。庚戌(二十九日),陈仓县令薛景仙杀掉叛军守将,攻克了扶风郡而率兵镇守。
[11]安禄山不意上遽西幸,遣使止崔乾兵留潼关,凡十日,乃遗孙孝哲将兵入长安,以张通儒为西京留守,崔光远为京兆尹;使安忠顺将兵屯苑中,以镇关中。孝哲为禄山所宠任,尤用事,常与严庄争权;禄山使监关中诸将,通儒等皆受制于孝哲。孝哲豪侈,果于杀戮,贼党畏之。禄山命搜捕百官、宦者、宫女等,每获数百人,辄以兵卫送洛阳。王、侯、将、相扈从车驾、家留长安者,诛及婴孩。陈希烈以晚节失恩,怨上,与张均、张等皆降于贼。禄山以希烈、为相,自余朝士皆授以官。于是贼势大炽,西胁、陇,南侵江、汉,北割河东之半。然贼将皆粗猛无远略,既克长安,以为得志,日夜纵酒,专以声色宝贿为事,无复西出之意,故上得安行入蜀,太子北行亦无追迫之患。
[11]安禄山没料想玄宗那么快就会西去避难。就派人让崔乾留兵潼关,十天后才派孙孝哲率兵进入长安,任命张通儒为西京留守,崔光远为京兆尹。派安忠顺率重兵驻守在禁苑中,以镇抚关中地区。孙孝哲是安禄山最宠信的心腹,喜欢专权用事,常常与严庄争权。安禄山派孙孝哲监督关中诸将帅的军队,张通儒等人都受他的节制。孙孝哲性情粗犷,处事果断,用刑严厉,叛军将领都十分害怕他。安禄山命令搜捕朝臣、宦官和宫女,每抓到数百人时,就派兵护送到洛阳。对于跟随玄宗避难而家还留在长安的王侯将相,连婴儿也杀死。陈希烈因为晚年失去玄宗的信任,所以心中怨恨,就与张均、张兄弟等人投降了叛军。安禄山任命陈希烈、张为宰相,其余投降的朝臣都授以官职。因此叛军的势力大盛,向西威胁阳、陇州,向南侵扰江南与汉水流域,向北占领了河东道的一半。但是叛军将领都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既已攻陷长安,志骄意满,日夜纵酒取乐,沉湎于声色珍宝财物,再也没有向西进攻的意图,所以玄宗得以安全地避入蜀中,而太子北上也不必担心敌军的追赶逼迫。
[12]李光弼围博陵未下,闻潼关不守,解围而南。史思明踵其后,光弼击却之,与郭子仪皆引兵入井陉,留常山太守王将景城、河间团练兵守常山。平卢节度使刘正臣将袭范阳,未至,史思明引兵逆击之,正臣大败,弃妻子走,士卒死者七千余人。初,颜真卿闻河北节度使李光弼出井陉,即剑军还平原,以待光弼之命。闻郭、李西入井陉,真卿始复区处河北军事。
[12]李光弼率兵攻打博陵,没有攻克,得知潼关失守,便撤兵向南退去。史思明率兵追击,被李光弼击退,李光弼与郭子仪都率兵入井陉关,留下常山太守王率领景城与河间郡的团练兵守卫常山。平卢节度使刘正臣将要袭击范阳,军队还未到,史思明就率兵来阻击,刘正臣大败,丢弃妻子而逃,部下士卒七千余人战死。当初颜真卿听说河北节度使李光弼率兵出井陉关,就收兵回平原,等待李光弼的命令。此时得知郭子仪与李光弼又率兵西入井陉关,颜真卿就重新暂时指挥河北地区反抗叛军的军事行动。
[13]太子至平凉数日,朔方留后杜鸿渐、六城水陆运使魏少游、节度判官崔漪、支度判官卢简金、盐池判官李涵相与谋曰:“平凉散地,非屯兵之所,灵武兵食完富,若迎太子至此,北收诸城兵,西发河、陇劲骑,南向以定中原,此万世一时也。”乃使涵奉笺于太子,且籍朔方士马、甲兵、谷帛、军须之数以献之。涵至平凉,太子大悦。会河西司马裴冕入为御史中丞,至平凉见太子,亦劝太子之朔方,太子从之。鸿渐,暹之族子;涵,道之曾孙也。鸿渐、漪使少游居后,葺次舍,庀资储,自迎太子于平凉北境,说太子曰:“朔方,天下劲兵处也。今吐蕃请和,回纥内附,四方郡县大抵坚守拒贼以俟兴复。殿下今理兵灵武,按辔长驱,移檄四方,收揽忠义,则逆贼不足屠也。”少游盛治宫室,帷帐皆仿禁中,饮膳备水陆。秋,七月,辛酉,太子至灵武,悉命撤之。
[13]太子李亨到达平凉数天以后,朔方留后杜鸿渐、六城水陆运使魏少游、节度判官崔漪、支度判官卢简金与盐池判官李涵等人商议说:“平凉地势平坦,不是屯驻军队之地,而灵武兵强粮足,如果把太子迎接到该地,向北召集诸郡之兵,向西征发河西、陇右的精锐骑兵,然后挥师南下,平定中原,这实在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于是就派李涵持笺表上于太子,并且把朔方镇的士卒、马匹、武器、粮食、布帛以及其他军用物资的帐籍一同奉献给太子。李涵到平凉见太子后,太子非常高兴。这时河西司马裴冕入朝为御史中丞,路过平凉见到太子,也奉劝太子去朔方,太子同意。杜鸿渐是杜暹同族的侄子。李涵是李道的曾孙。杜鸿渐与崔漪让魏少游留下来修葺房舍,准备食物用具,自己去平凉的北面去迎接太子,并对太子说:“朔方镇是天下精兵强将所聚之地。现在境外吐蕃求和,回纥归附,境内的郡县大都坚守城池,抵御叛军,等待大唐王朝的复兴。殿下如果能够集兵于灵武,然后挥师长驱,南下平叛,传告四方郡县,收揽忠义之士,则反叛的逆贼就不难平定。”魏少游留下来后,大力修治宫室,就连所用的帐幕都模仿皇宫中的样子,所备的饮食水陆之物俱备。秋季,七月辛酉(初九),太子到达灵武,命令把这些奢侈品全部撤去。
[14]甲子,上至普安,宪部侍郎房来谒见。上之发长安也,群臣多不知,至咸阳,谓高力士曰:“朝臣谁当来,谁不来?”对曰:“张均、张父子受陛下恩最深,且连戚里,是必先来。时论皆谓房宜为相,而陛下不用,又禄山尝荐之,恐或不来。”上曰:“事未可知。”及至,上问均兄弟,对曰:“臣帅与偕来,逗遛不进;观其意,似有所蓄而不能言也。”上顾力士曰:“朕固知之矣。”即日,以为文部侍郎、同平章事。
[14]甲子(十二日),玄宗到达普安郡,宪部侍郎房赶来晋见。玄宗从长安出发时,朝中群臣大多数都不知道,到了咸阳,玄宗对高力士说:“你说朝臣中谁会赶来,谁不会赶来?”高力士回答说:“张均、张兄弟和他的父亲张说受陛下的恩惠最深,并且张还是驸马,与陛下连亲,所以他们兄弟一定会先赶来。大家都认为房应该拜相,而陛下却不加重用,而且安禄山也曾经推荐过他,所以他可能不来。”玄宗说:“此事难以预料。”房赶到后,玄宗就问张均、张兄弟的情况,房说:“我约他们一起来追随陛下,而他们却犹豫不决,看他们的意思,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玄宗看着高力士说:“朕早就知道他们不会来。”当天,玄宗就任命房为文部侍郎、同平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