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235青云直上(2/2)

虽然他到现在也没有搞懂,为什么大帅会格外倚重于他?

周盛波也不免有些愤然,确实,对一个淮军皖系中的著名人而且官居副总镇的人,上来就下此重手,确实也有些让人不服。

把这个所谓的新职解释清楚后,李鸿章也不能不志得意骄了。他向来喜独断专行,喜专任方面,在当年皖北的团练生涯中,就向来以自专为主,不愿意受任何人的节制。只是当日皖北劳苦,筹饷困难,他一个翰林有多大的财源,能周到专详?所以在皖北打仗时候儿的名称,倒实在是恶评如,翰林变绿林,一则是打仗打的凶,二来,却是筹饷筹的凶,有时候还不免带些抢掠的手段,这也是没奈何的事。

不过他是张华轩一手拉起来的,与吴长庆等人不同,所以吴长庆一怒之下愿意惯乌纱帽,他却不能声附合。

于是张华轩吩咐他的事情,非得格外好好办好才是!不然,失了未来皇帝的倚重,就比什么都可怕了。

他不敢再卖关,又赶着接:“大帅的意思,是教我到淮安作内阁副大臣,总理外务衙门大臣。”

结果,就等来了这一封书信。一下就成了内阁副大臣,大臣,这可比自己兄长过百倍了。新朝确定,他能有这样的地位,将来还怕不到更

倒不是舍不得这军服,实在是对张华轩的情极,不愿意任何一件让大帅觉得为难或是愤怒地事情。

他是翰苑世家,皖北虽然是有名的苦地方,不过再苦又岂能苦的过他?而他的袍兄李翰章早一年也投了淮军,现在在改组后的内阁学任司长,有消息在年内可能转任副大臣,与自己相比,李翰章这个才明显不足的兄长居然更加得意,这让李鸿章也分外不,辞去军职的念,一天大过一天。

于是他只能声泛泛:“少荃先不必急,我们先疏通一下…”

如果他知张华轩是因为他后世有一个大汉议和与洋人沟通的名声而任用,倒不知什么表情,又有什么反应?这趣事,是张华轩无聊时专的无聊勾当,当然无可能让别人知了。

们对捻的事激怒了大帅,少荃你意遭遇到如此严谴?这不成,我要向大帅上书,如果当真如此,我愿意与少荃同罪,我也开缺好了!”

“不必如此。”李鸿章何等人,一便看当前两人对自己地态度端底,于是也省却了再故作玄虚,直截:“大帅此举不是斥责,其实果真是淮安需得政务上得用的人才,这一,大帅已经和我解释地清楚。”

看到两个军颇有些云山雾罩,于是李鸿章笑而解释:“就是大清的大学士兼军机,以内中堂再兼务,看大帅的意思,是因为洋人渐多,将来与列国打的事情很多,不能不多一个专,总理外务衙门就是大清的理藩院再加礼的一些职责,大臣总之负责,列国事务,皆由该衙门负责,国内涉及到洋务,比如火、工厂与洋人打的,该衙门也要参与,不能由各地随意置。”

这下好了,李鸿章这几年的军旅生涯没有什么得意的地方,况且淮军与清军不同,清军已经不与康熙乾隆那班盛时可比,那时候大将奉命征,自有朝廷与兵的司官奉命协粮台军械,一应后勤事不需要征的将军负责,也不必心,将领专打仗,旁的事一概不问。现在朝势日衰,朝廷已经无法遥制前方督抚与各级将领,而兵粮饷,都由前方将领负责,所以凡是督抚将领,还需要长袖善舞方可。李鸿章不能与曾国藩相比,也不能与官文和怡良、何桂清等人相比,那督抚的重权还没有享受过,自己筹饷的苦楚却是受的委实不想再受。而淮军之中,还是与清朝以前的制度相当,将军不负责筹饷的事,只打仗,地方的政务一概不能过问,不要说办粮台,就是安置官员,也是想也不想要的事情。

所以李鸿章在淮军中,也委实呆的腻了。如果不是怕张华轩和内卫的人怀疑他心存怨望,死活不肯为新朝力而心系清朝的话,他早就请辞开缺,回家闲居,也比在淮军中吃这些辛苦的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