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兄弟,你现在承认突击营就在山
镇了吧,你能带我去吗?”
“突击营?”民兵皱了皱眉“你听谁说突击营在山镇?我怎么没听说过?”
民兵:“这可不行,我们有纪律的,不能带生人去突击营的营地。再说,突击营也不是谁想
都能
的,我当民兵都这么长时间了,还没
到我呢。”
“正合我意。”黄建快地答
“我本来就是当中学老师的,我可以教国文,也可以教数学,就看学校缺哪个方面了。”
广泛招募人才,这是罗毅定下的方略。在这兵荒的年代里,有许多各式各样的人才都在
亡,而突击营和
据地的发展,都需要人才的支持,所以罗毅对崔贤堂等地方上的
有过
代,要尽量地留下人才,并从中发掘
有特殊才能的人,推荐到突击营去。不过,为了防止特务借机渗透,罗毅也
代过,对于来历不明的人,要先安排在地方上观察一段时间,摸清底细,然后再加以重用。崔贤堂的这一番说辞,都是来自于罗毅的授意。
“那就太好了。”中年人激地说。
黄建无奈地说:“崔镇长,我知你是不想帮我的忙,也罢,特殊时期,你对像我这样的外乡人有顾虑,我也知
。这样吧,我现在已经不可能再回武汉了,我想在镇上找一份差事谋生,你总不会拒绝吧?”
中年人:“兄弟,你就别骗我了,报纸上早就写着了,驻在山
镇的江东突击营大智大勇,挫败了咸宁鬼
的抢粮
谋。我可是走了几百里地,专门来投奔突击营的。”
接下来,崔贤堂找来一位民兵,吩咐他把黄建带到山中学去应聘,黄建再三向崔贤堂表示
谢,然后便跟着民兵走了。崔贤堂对于这个人的到来并没有特别在意,这年月里,
亡的人多得很,黄建不过是其中一个而已。
“那好,我这就安排人送你到中学去,让校长安排你的事情。”崔贤堂
情地说
。
民兵的脸上了同情的表情:“这位大哥,对不起啊,
到你的伤心事了。这样吧,我带你去见我们镇长,如果他同意你留下,你就留在镇上找
事情
吧。突击营在镇上常来常往的,你想帮他们
事情也有机会。”
“可是,我看到的报纸上明明说,山镇就是突击营的
据地,怎么会无影无踪呢?”黄建执拗地说“崔镇长,你就可怜可怜我吧,我确实是想参加抗日啊。”
民兵,懵懵懂懂地说
:“原来是这样,怎么这么秘密的事情还登到报纸上了?”
“那…”中年人迟疑了片刻,说“我不求加
突击营,能在镇上帮突击营
事也行啊。你可知
,我全家都被鬼
杀了,我对鬼
有刻骨的仇恨啊。”说着,他的
睛里泛
了泪
,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痛苦的事情。
“黄先生,很抱歉,突击营并不驻扎在我们镇上,他们来无影去无踪,只是偶尔从镇上经过,住上一两天而已,所以,你想到山镇来投奔突击营,恐怕会失望的。”崔贤堂说
。
崔贤堂:“黄先生看中本镇,我这个镇长自然是求之不得。镇上的中学一直缺少教师,不知黄先生是否有意?”
民兵把中年人带到了镇公所,把镇长崔贤堂介绍给他。在崔贤堂面前,中年人自报了家门,说他的名字叫黄建,原本是上海的一位中学教师。八一三的时候,日军攻上海,他的家人都死于战
,只有他一人逃了
来。随后,他又辗转到了武汉,在武汉教了几年书,但因为在课堂上说了一些抗日言论,被汉
盯上了,要抓拿他去日本宪兵司令
。幸好有
国学生向他通风报信,他才仓皇地从武汉逃了
来。他不想再在沦陷区当亡国
,于是想到报纸上登载过的突击营的事迹,决定到山
镇来投奔突击营。
崔贤堂仔细听着黄建的自我介绍,从中没有发现什么破绽。在以往,从各地赶来投奔突击营的人也不少,有些是青年学生,有些则是与日寇有着血海仇的普通百姓,崔贤堂接待这样的人也有经验了。
崔贤堂摇摇:“黄先生,你看到的报纸,可能是以讹传讹吧,你到镇上看看,哪里有什么突击营,守卫镇
的都是本镇的民兵而已。”
民兵,答
:“没错,这里就是山
镇,你要找谁?”
是山镇吗?”
“我是来抗日的。”中年人“听说江东突击营就在山
镇,你能带我去见突击营的长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