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卷经文,批注都是在佛理范围内,都是针对经文的,或者直接写明阅读心得,或者表达疑问,或者阐述不同看法,大多则是表达阅读的欣喜悦之情。
“四十岁,回归大理,天龙寺悄然落发,日与佛经为伴,静悟生平,不再杀戮而心杀伐越厉,渐由杀
,窥我佛大义,师乃赠号‘杀僧’。历三十八年,终满心
喜,见西天极乐我佛之光。”
然而,细细一读之下,第六条银河不由微微失望。
共有四卷经文。都是真正的佛经。不过,四卷经文,每页文字行间和扉页上下左右空白,都有小字批注,显然是经文原主人加上去的。有的页面,批注密密麻麻,有的页面,批注稀稀寥寥,但是基本上每一页都有批注。
“善哉。善哉。箭无情,弓无名,是为杀要义。”
“天龙寺中,三十八载,念念不忘六脉神剑意理化毕生箭术。听从我佛西天极乐召唤,
喜涅磐,后世有缘,当于我四卷佛经及所留《六脉神剑少商诀残篇》之中,于弓无名、箭无情之杀戮盈
之际,静悟余未完之志。”
“余,起自草莽,自通箭术,初为野人,二十岁认祖归宗。历三年,不堪忍受优游生活,越夜逃中原。尔后四十岁之前,军旅杀伐,饮人血,啖人
,以野人草莽时于
苍山无名古
中偶然所获无名异弓,杀戮百万,不帅而帅,敌侪同号‘杀帅’。”
看看再次回到左肩的无名神弓,再看看放到矮几上的杀戮之箭,第六条银河静下心来,开始细细读起四卷经文的批注——当然,这个读,并非用心去读,而是每一个字都看到,力求发现一异常。
“杀戮之箭,无缘人得三杀堂,箭在
上而不查,盖因念力无形。有缘人
得三杀堂,当引动箭之杀伐念域,走
杀域,即为箭之主人,否则终
陷于杀域而不得
,盖因杀戮之箭和无名异弓一般,非大心
大法力者不能驭使,违则将被弓、箭
化。”
。
并非自己想象中的秘笈啥啥的东西,而是一篇寥寥五百余字的自述。
“往见我佛极乐之前,以佛力凝化毕生杀伐念力,得杀戮之箭。从不离之无名异弓,数十年中,杀意和敌怨透
弓中,非大心
大法力者,已不能驭使,否则必被
化,沦
杀狱。乃以我佛宏力,聚散
,封弓杀气,再导引杀念,设开光任务,留待有缘。”
最后一页,以原佛经而言,只有一行文字,其余都是空白。然而,空白密密麻麻写满了蝇
小字,而且,这些文字第一
给人的
觉,就和前面那些文字截然不同。前面那些文字,充满平和沉静、寂灭淡泊的气息,那是一
和佛经一样的气息,而这一页文字,却充满了——杀伐!和杀戮之箭一模一样的杀伐意味。
第四卷经文,开始也是一样。但是,翻到经卷最后一页,第六条银河猛然发现了异常。
时间慢慢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