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六章纷纷中伏(5/7)

,但在席散之后,他只得到掌门人的指示,要他先回金陵去。

他虽然不明了掌门人的意思,但大概可以猜想得到,掌门人应邀前去夏家堡,要他先回金陵去,必有深意。

老江湖不用多交代,他自然也没再多问,因此就约了祝立三同行。

口口口晏公堂,是青弋江分叉处的一个小市集,但你如果从黄山参加会议归来,要往宣城去,这里却是必经之路。

这条路,当然不是官道大路,只是乡村间的小径而已,走官道和走小径,往往会差上三分之一的路程,所以一般赶路的人,都宁愿走小路,为的就是节省时间。

晏公堂路边,有一座茶亭,因为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赶了半天路,就得在这里歇歇脚再走。

茶亭,就是供给过路人茶水的地方,青石建的六角亭,还有几条石凳,可供坐息。

就因为茶亭经常有来往的客人经过,在此歇脚,于是附近居民,就在茶亭里摆上个摊儿。卖些食物饼饵,博取蝇头之利。

这时正当午牌时光,南首石板路上,一行四人,不徐不疾的往茶亭而来。

这四人正是形意门掌门人祝立三、铁胆盛锦堂,和唐文焕、祝秀娥,他们一早从旌德来,已经走了五六十里路程。

五月毒太阳,照在人身上,比大伏天还要灼热!

盛锦堂走近茶亭,一手拭着汗水,呵呵一笑道:“茶亭到了,这条路兄弟已有十几年没来了,风景依旧,人可者了!”

祝立三道:“盛兄老当益壮,这些年,你一点也不显老。”

祝秀娥道:“爹,咱们歇歇脚再走吧!”

祝立三道:“这时已是日直午时了,正该歇息再走。”

说着,四人已鱼贯走入茶亭。

茶亭旁边有一个卖茶兼卖食物的小摊,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妇人赶忙站了起来,道:

“四位客官,可要喝茶,我这茶水,是上好六安茶泡,已经凉了一会,解渴清心,喝一口,保证你满口清香。”

茶亭中,放着一大桶茶水和两个木瓢,任人舀着喝个痛快,但那是贩夫走卒喝的,木瓢你喝我喝,那有多脏?

老妇人卖的茶,是烧好一大壶水,泡好茶叶凉着的,客人要喝,她用白瓷饭碗斟上一碗,送到你面前,自然比喝大桶里的茶水,要干净多了。

四人围着亭子中间一张青石圆桌坐下,唐文焕朝那老妇人道:“大娘,你先倒四碗茶来。”

老妇人没命的应“是”一手提着茶壶,一手拿着四个白瓷碗,给大家面前斟了大碗茶,一面陪笑道:“四位客官,想必还没用午饭吧?老妇人包的粽子,有卤肉、赤豆、白米三种,都是今天一早起五更才包的,四位可要尝尝?”

四人各自喝了一碗茶,老妇人又给大家斟上了第二碗。

祝秀娥道:“好吧,大娘来四个卤肉粽,四个白米粽吧!”

老妇人满心欢喜,这对她来说,可是一笔大生意了,她连声应着,从摊边一个木桶中,取出八只还热气腾腾的粽子,四双竹筷,和一碟白糖,巴结的送到石桌上来。

她没把粽子剥开来,让客人自己剥着吃,当然要卫生得多!

那年头,可没有“卫生”这两个字眼,但老婆于的手,满是皱纹,又干又瘪,如果用她这双尊手,替客人剥粽子,就会有许多客人看了嫌脏,所以她干脆还是让客人自己去剥吧!

祝秀娥立即接了过去,轻轻的捏断草绳,把八只粽子一齐剥好,嫣然笑道:“盛老伯、爹,你们要不要吃甜的?”

她纤纤玉手,剥出来的粽子,看在眼里,就比老婆子要干净多了。

盛锦堂呵呵一笑道:“我和你爹,都吃碱的,甜东西只有你们年轻人才喜欢。”

大家各自举筷,夹着粽子吃了起来。

老妇人包的粽子,手艺可真不坏,不但松软适宜,吃起来腴而不腻,而且还有一股细细的清香气味。

那是包粽子的竹叶,都是取用新箬,故而还带着竹香,一人吃了两个;还津津有味!

老妇人伺候着陪笑道:“客官们还要再添几个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