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五章(2/7)

选列首位并没有什么好,这只是一荣誉,但是被摒诸门外,却是个很失面的事了。

大家都在明堂,一定是讨论大祭的事。

朝宗这才想起,再过两天就是大成先师孔老夫的诞辰,也是钦定的祭孔大典。

这是读书人的大典,而且每年都是复社中人大的日

中了秀才才能被人尊为先生,虽然仍是布衣,却已有了地位,这也是一荣誉。

不过大典究竟不是儿戏,被选来的人,多少也要能孚众望的士林前辈。

前两天,左良玉的代表黄御史黄澍京述职,代表左侯来拜访自己时,言下之意对南京复社中人,也颇多景仰,这使朝宗心中多了个计较,到宁南侯军中去参赞谋个,固然有父亲的那一层关系,左帅不至于亏待自己。

尤其是在推定与祭者方面,复社更是掌握着绝对的影响力,国学的座师是个拘谨方正的老好人,平时也不太事,所以把这件工作给复社一些少壮派去商量了。

朝宗想今年自己至少可以到个与祭的资格了,那虽不算什么,却是一荣誉,也可以取得相当程度的尊敬,本来是绝无问题的,但是有了阮大-说话,很可能会受影响,利用大家都在的关系,应该去解释一下,所以又急急地走到文庙去。

中很得意,这表示他的名望不错,这些人之所以尊敬他,乃是因为他是复社的领袖,而复社在南京人的心目中,则是一批年轻有为,忠君国,不避权势,不畏恶霸的读书人,以志同合而组织起来,从事国救国的努力。

老百姓们也许不懂得什么朝政大局之所趋,却分得好坏,对复社的这些相公们,他们都是由衷地从心里面尊敬,因此对复社中的侯朝宗,更是不用说了,但朝宗在受之余,却不免有些惭愧。

堂则是文庙议事的地方,读书人有了文字笔墨的纠纷,就在那儿请座师面,邀了地方名列席,双方各自陈述理由,展开辩论,听候公决。

朝宗忍不住加快了脚步,他认为要快一找到吴次尾,把阮大-的谋揭穿来,目前看情形,那件事还没有传开来,若是那些话传了来,即使再加否认,恐怕也难以澄清了。

但就是这项资格也不容易,必须要过学、所谓学,就是要郡试及第,拜在郡里学官的门下,成为附生,也就是取得秀才的资格。

庙离贡院不远,而妙的是旧院也在附近不远,秦淮河就在邻近,朝宗暗骂自己糊涂,多用脑想想,早该知他们会在明堂上,这两天他们一定是最忙和最起劲的时刻,岂不是少跑好多冤枉路

到了蔡益所书坊一问,吴次尾却不在,一大早就门去了,而且是跟蔡老板一起去的。

因此,侯朝宗益发地会到目前这份的清与可贵,绝不能使它受玷污。

所以每年到这时候,总是有些不太愉快的纷争,学师虽然清,但毕竟是官,官就难免有人情关说。

朝宗也曾参加过一次大祭,不过那时他是以生员的份参加,站在外面生员的行列里随众行先拜而已。

所以这位学官王老师为了省得麻烦,脆把这个邀列陪祭人员的工作给这些名们去商讨,而这一些名则又由复社的人员为主,事实上也就是等于复社在持一切。

朝宗折回又跑到陈定生的寓所去,居然也不在,不过陈定生的小厮却知他们的去向,说是上明堂去商量祭圣大典了。

但若是再加上复社的原故,则可受到更多的尊敬,自然也更容易地了。

但是现在,他似乎成为一般人心目中的偶像,有些人特地放下了手边的买卖,跑过来只为向他打个招呼,然后再回去继续接待顾客,并且还骄傲地向对方说明朝宗是什么人,把能够认识朝宗,当作是一项光荣。

对于复社,他并没有像吴次尾、黄宗义等人那样的中,他加复社,是被人拖去的,他成为复社的领袖人,只是为了他要求表现特殊,发表了一些,与众不同的言论而已。

大祭是钦定的重典,文武百官都要来参祭的,而这一天偏偏又是以士为主,因此参祭时位次的排列,不以爵位及官衔的尊卑为序,乃是以本人在士林中的声誉为主,因此很可能倨首席的是布衣平民,而当朝一品却被安在末座,甚至于还挨不上边儿。

有了这资格,才能文庙的门,在明堂上站一脚的地位,他才能穿上一领青衿,算是读书人。

由文人名士合议邀选的与祭人员也有个好,他们都是真正的读书人,不会有那些不识之无以及无实之徒,凭仗权势而混迹其中,因而闹笑话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