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二十九章
朝宗听他叙述至此,不禁鼓掌大叫dao:“骂得好,骂得好,骂得实在痛快。”
苏昆生却掉着yan泪dao:“可是这一骂之后,她自己也知dao闯了大祸,为了怕受辱,自己一tou撞死了。”
朝宗知dao妥娘在痛骂之后,必将不免,但是听说她一tou撞死了,不禁也啊了一声,垂下了泪来。
默然片刻后,朝宗才问dao:“后来呢!”
“妥娘开始骂人时,赵之龙就要叫人把她抱下来,可是那两个满清的将军却是十分地欣赏她的口才,不让人抓她,让她骂下去,她撞死后,还着令厚葬。”
侯朝宗dao:“忠烈之气,亘古长存,忠臣烈士,连敌人也会尊敬的。”
“可不是吗?有一位将军说得更好,如果明朝的臣子们也能像这个女子,中原天下,那有我们的分…”
朝宗不觉默然,等了一下才问dao:“那些人听了不知作何gan想呢!”
“钱老儿还算有点良知,当时liu下了yan泪,回去后就称病不chu门.但是赵之龙嬉pi笑脸,不以为意,还厚着脸pi说:‘闻大事即知天命,天意要明室覆亡,大清兴起而代,逆天则不祥,这又岂是一个小女子所能懂的。’”
朝宗愤然dao:“无耻,他怎么说得chu这话的。”
“他连卖国求荣的事都zuo了,还有什么说不chu的,而且他这一tao还真有用,现在不仍然是高踞富贵吗?”
朝宗又没话说了,他的心中十分的矛盾,因为他也知dao,明室的气数已尽,民心见背,要想再捧着一个朱家的于弟来光复明室,那是不可能的了。那么,他又将怎么办呢?
内心充满了惶恐,又问dao:“还有一些人呢,他们又上那儿去了。”
“陈子龙老爷和夏允彝老爷在松江起义举兵,吴次尾相公也去刺池州揭竿起义,号召了不少门生故旧,真想不到一个文人,居然有勇气拿起刀枪打仗了。”
朝宗轻叹一声dao:“螳臂挡车而已。”
苏昆生也叹dao:“他们的力量太薄弱了,虽然一度收复了东liu建德几个城县,最后还是失败被杀了。”
朝宗只是点点tou,他也不知dao该如何说话。
苏昆生dao:“夏老爷他们在松江的举义也失败了,夏老爷自杀了,陈子龙入山zuo了和尚。”
朝宗默然垂泪,他的心已经受到了太多的创伤,这些故人的噩耗引不起太多的悲伤了呢。
苏昆生又dao:“夏老爷在就义前写了一首绝命词,我已抄了来,那真是一篇好文章。”
他掏chu一张纸条,朝宗接去看了轻念dao:
“少受父训,长荷国恩,以shen殉国,无愧忠贞,南都既覆,犹望中兴,中兴望增,何怨长存,人谁无死?不泯者心,修shen俟命,敬励后人。”
朝宗看完后才轻叹dao:“他幸亏有这后面两句,才算没有白死,否则这一死就太没价值了。”
“侯相公,老汉不明白你的意思。”
“他长荷国恩,以shen殉国是理所当然,可是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他们心中又作何想法,他们在明室统治下,受到的却是苛政暴敛、权臣的压榨,jian臣贪官的剥削,朝廷对他们何尝有恩?”苏昆生也不知如何说了,他跟朝宗相逢于luan军之中,耳听目见,都是民怨之声,因此他是真正了解到朝宗这分gan慨的。
朝宗一叹dao:“得民者昌,失民者亡,这才是千古不破的真理,一个失去民心的朝廷是挽救不了的,这些读书人的思想中,忠君的观念太shen,所以他们所从事的努力是白费的,以国家的立场而言,他们更是罪人。”
“侯相公,这是怎么个说法呢?”
侯朝宗想了一下才dao:“算了!我这zhong思想未必会为一般人所接受,说了chu来,你也不会明白,反而容易贾祸,你说说,还有别的人怎么样了。”
苏昆生dao:“黄太仲黄相公追随鲁王,浮海到舟山去了,陈定生相公不太清楚,据说是回到家乡去了。”
朝宗dao:“太冲的才华不在用兵,他应该在他所长上努力的,他善治史,该把这一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忠实地记下来,为后世的殷鉴。”
“这还有什么用呢,历代兴亡,所记下来的教训已经够多了,可是后人照样还是踏上了前人的错误。”
朝宗也被他驳得没话说了,的确,失民恒亡,君上liu于逸戏,天下必将大luan,历史上的教训不能说少,但是那些zuo皇帝的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改变,yan前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