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笑了一阵子,红姑又急于要知道她这柄铗的来历,问道:“你既知这种兵刃叫做铗,那么你必定知道它的来历啦?”
于志敏持铗翻覆审视,忽然面露喜容道:“一点也不错,正是那柄璇光铗!”接着指铗柄上的钟鼎文给她看。
红姑凑趣看了半晌,笑道:“我看它就像蝌蚪贴在上面似的,半个字也认不出来,还是你说罢!”
于志敏道:“你这柄铗来头大呢!它正是春秋时代冯欢所弹的那柄长铗,后来不知失落何方,到了汉朝才落到一位名叫王不留的剑客手里,王不留挟了这璇光铗辅佐淮阴侯,替刘邦打下了江山,那知刘邦得了江山之后,为了他万世基业,信听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萧何,把那些立下勋业的武将大大诛戮一番,连到淮阴侯韩信也并不例外…”
红姑眼圈一红,微吟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人不为私,天诛地灭,韩信敢情是做错了?”
于志敏道:“说起韩信也是该死,他兵权在握的时候,没有听他手下谋士的劝告而拥兵自立,待刘邦褫夺他的兵权,才懊悔起来着手谋叛,反而带来诛灭九族的惨祸,现在各地姓韦的,就是那时留得残命逃生的人,把韩字劈去半边的结果,也是暗示怀念祖先的意思!”
红姑听得啜泣起来,连说几句:“可怜!”才道:“别人的伤心事,说他作甚?赶快说这柄铗罢!”
于志敏又道:“当韩信被祸之前,王不留早就知道他凶多吉少,曾经再四劝说,争奈韩信势成骑虎,欲罢不能,王不留只得独自归隐,老死林泉,这柄璇光铗也不知所终!”
红姑破涕为笑道:“我终于把它找出来了!”
于志敏笑道:“这是你的缘份,这枝璇光铗两面刃口都能削铁如泥,刃口光滑这面利于斩削,锯齿那面利于拖锯,而且舞动起来,精光耀目,使敌人不能开目,煞是厉害非凡,敢情它还另有特别的招式传下,待我替你找找看!”说毕,把璇光铗交还红姑,立即往四面查看。
红姑笑道:“我得璇光铗,是在一个小洞里,你尽往壁上看什么东西?”
于志敏道:“我猜那些招式,敢情刻在壁上。”
红姑笑道:“他绘成小册子岂不是好?”
于志敏摇头道:“汉初的时候,还没有人会造纸,而且纸张也留存不了太久,这洞里没有见到尸骸骨殖之类,谅是铗主人藏铗后,已经死去,后人虽然进来,也找不到什么东西,只把骸骨埋起来也就算了。”
红姑笑道:“偏是你那么多心眼,我就没想到这些!”边说着,边跟在个郎身旁四处寻找。
忽听于志敏说一声:“有了!”又轻轻叹道:“可惜没带纸墨来,怎样摹得下?”
红姑忙道:“在那里?”
于志敏朝石壁上一指道:“果然刻在上面,是很多汉朝衣冠人物的图形,只有三十六种招式…”
红姑用尽目力看去,却因刻画处太高,而且暗黑,看不到什么东西,忙道:“你记下来教我,还不是一样?”
于志敏出神地看了片刻,才道:“我记是记下来了,但师尊藏书还缺少这一份,仍然要把它摹下来做拓本才好!”红姑急道:“那你就快去!”
于志敏漫应一声道:“我们一齐往外间去罢!”仍然抱着她的纤腰,跃出水帘。
王紫霜仍然坐在水潭边,悠然吹弄她的玉箫,见她俩出来,立即停口笑道:“我道你们舍不得出洞来了,里面有什么好看的?”却瞥见红姑手上那柄长铗,又跳起来道:“你得了什么好东西了?”
红姑忙将前事说了一遍,并把白霓剑还给了于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