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惊动庵前的高手,如不制止,又怕他真的为凌霄庵惹下是非。
正在焦急之际,前面白影一闪,凌壮志顿时不见——
宫紫云见凌壮志跃下林内的位置,距离凌霄庵前,至少尚有百数十丈,断定他是避免被庵前的高手听到衣袂破风声。
因而,也断定他虽然在盛怒之下,尚不致冒然行事,于是,来至凌壮志跃下的位置、也飘然进入林内。
林内清凉如洗,山风徐吹,松涛如咽如诉,游目一看,根本没有凌壮志的影子,断定他已驰向庵前,继续向前追去。
宫紫云对凌壮志没有等她,芳心不禁暗暗生气,但她也知道,这不是撒娇闹气的时候。
飞驰中,蓦见面前林隙间,现出一点白影,凝目一看,正是隐身在一方大石后的凌壮志,同时已能听到传自庵前的议论人声。
再前进七八丈,蓦见凌壮志突然回头看来,同时向她机警的连连挥手。
宫紫云知道必是距离庵前不远了,因而立即将身形慢下来。
来至石后,粉面一沉,正待轻声叱责凌壮志几句出出气,但被凌壮志那副谨慎的神情震住了。
凌壮志望着宫紫云,首先作了一个“禁声”的手势,接着,悄悄的指了指大石的那面。
宫紫云面色一变,颔首会意,悄悄探首向外一看,芳心不由一震,黛眉立即蹙在一起了。
只见高大巍峨的山门阶前石地上,分别立满了四五十人之多。
这些人中有僧,有道,有俗,有尼,共分六组,距离庵门不太远,面向庵门站立,形成一个半圆弧形。
右起的第一组,共有五人,俱是劲装锦衣,佩带兵器。
当前一人,是一个四五十余岁的中年人,一身灰锻劲衣,浓眉、环眼、狮子鼻,阔嘴唇上盖着一撮小胡子,一脸的凶煞气。
第二组,是七个老道。
立在最前面的老道,已有五旬年纪,头带金顶道冠,身穿紫红道袍,三角眼,扫把眉,两颊无肉,胡髯几根,目光炯炯有神,右臂托着一柄玉如意,闪闪生辉,一望而知,老道是个阴鸠狡滑之辈。
其余六道,均着灰衣,一律背插长剑,俱都是獐头鼠脑,尖嘴猴腮,真是所谓物以类聚。
第三组是十个头戴黑僧帽,身着黑僧衣的尼姑。
当前两尼姑,俱都六七十岁,右立者,身材矮小,骨细如柴,小眼,无眉,削薄嘴唇,十足的刁阴人物。
左立者,身胖脸肥,肿眼秃眉,榻鼻子,吹火嘴,眉目间隐隐透着一股犯毒凶狠的暴戾之气。
两个老尼姑,俱都手持佛尘,正在阴沉着脸,窃窃私议。
第四组,是十个劲装大汉,拥立着一个七旬老人。
老人一身麻布衫裤,手持一根齐眉铁棍,看来十分沉重,老人仰首看天,右手抚着短髯、一副傲气凌人之势。
第五组,是四个头大身肥的胖大和尚,有的持方便铲,有的握铁禅仗,当前一个人是个彪悍威猛生相怕人的凶僧。
凶僧一身宽大黑衣,挺着如鼓大肚皮,猫头,环眼,大盆口,手横铁禅杖,粗如儿臂,可知凶僧的臂力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