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挂着补了又补的破旧门帘,一眼望过去冷清清的,偶有一二人走过,也是缩头拱手,急匆匆冒着寒风抢往附近人家店铺之内,不再走出,仿佛怕冷已极。回顾无人,脱口笑说:
"老师哥,你看这里还是靠近城厢的村镇,都显得这么荒凉穷苦,比我们前月来时所见只更厉害,远的地方更不必说。昨天那两位朋友偏说得这位黑道上的朋友和活菩萨一样,仿佛济南府的苦人都被他一人救完,你看哪有一点好过影子?"
赵三元方觉毕贵冒失,所寻的人还未见到,不应这等说法,猛瞥见相隔不远的一家酒店里面门帘微微一抬,好象有人探头欲出又进神气,心中一动;看出那家酒铺也是一个旧相识,主人余富还曾托过自己官司,每来镇上访案必要扰他几杯。那场官司虽是口中答应帮忙,并未为他出力,仗着本来有理,只花了十两银子的铺堂费便被放出,为了他这一案事情凑巧,遇到本官老太太的生日,提前放出了几天,对方便认为是自己的功劳,感激非常,只一见面定要拉往店中尽情款待。心想,此人虽是一个本分商民,因有两个亲戚做过镖行伙计,少年时也跟着走了两次镖,眼皮颇杂,人又慷慨,开店年久,本地几个黑道中人又常来他店里饮酒避风,商计官事,多半均与相识,又是一个极好耳目。本定事完寻他,天气大冷,丁家住在镇东头未了一家,相隔还有半里,来得太早,去了人家定必款待,何苦叫他费事,不如就到余富所开白泉居扰他一餐,就便命一伙计去将丁三甲喊来一齐访问,岂不省事得多,打听起来也容易些。心中寻思,毕贵也是多年老公事,一点就透,被赵三元用肩膀轻轻撞了一下,业已明白过来。虽觉一路留心,并未发现有人跟踪,两面人家又都畏寒不出,不会听去,即便对头此时出现,凭自己的眼力一望而知,正可看出他的形貌,以为下手之计,何必这样情虚多疑?但因赵三元是老大哥,平日情如兄弟,每次办案都不出他所料,也就不便违背,只得改变口风,把前事岔开。
谈不两句已到白泉居门口,正要一同走进,猛瞥见门帘起处冲出一人,飞也似往镇东头走去,穿着一身!日棉衣,头上戴着一顶毡帽,仿佛怕冷已极。如在平日赵三元也不会疑心,何况那人明是一个穷苦村农,看去并不起眼,只为当日心中有事,又听人说飞贼影无双专和穷苦的人交往,方才又见门帘微动,有人走出重又缩了回去,同时瞥见侧面纸隔扇上有一小孔,好似新近被人弄破,暗忖:"余富平日最爱干净,多么破旧的桌椅门窗也都收拾整齐,这样寒天怎会把这纸窗抠破,不加糊补?"那人脚底又是那么慌张,当时生疑。本心想要追上查问,继一想此举打草惊蛇,还是不妥,便朝毕贵使一眼色,故意笑道:"今天真个冷极,我不耐烦到丁三甲家去了,你去寻他,说我在白泉居请他吃两杯,商量我岳父欠租之事吧。可是话要说得圆,多年交情,这笔租粮业已拨在你大嫂名下,他如富余,我夫妻便过个肥年,否则我也不会逼他,千万不可使他多心,快去快来,我在里面等你。"说时,暗中留意窗上破孔有无人在窥探,未见影迹,抽空把嘴一努,说完便装怕冷,往里掀帘走进。毕贵自然会意,口中答话,便朝前面那人跟踪赶去,好在双方途向相同,丁家又在镇的东头,那人如是镇上居民自可看出一点虚实,如其由外走来,相隔决不甚近,也可相机行事,甚而将他喊住盘问均无不可,由此往前追去不提。
这里赵三元匆匆掀帘往里钻进。因是心有疑念,故意改由西首冲进,心想,门内如其有人暗中窥探,当时便可看出。果然对面有人抢出,不是身法灵巧,双方几乎撞个满怀。门内原有半间,热天专卖冷面,到了冬天便即收起,一面堆着柴草杂物,走过这半间方是酒店客堂。为了春秋庙会期中朝山人多,酒铺生意虽小,地方却大,共有十来张桌子,虽是淡月,因主人和气,看得利薄,多年积蓄,生意不大,底子却厚,酒客仍是不断,但比闹月要少十之八九。赵三元上月曾经来过,以为这冷天气酒客更少,一见对面来人竟是余富,正笑问:"老弟如何这样慌张,差一点没有把我撞倒!"余富连忙赔话表示欢迎,笑答:"因听门外口音甚熟,心疑二位班头光降,特出迎接,不料心急了些,差点撞上。"忽听内里说笑劝饮之声十分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