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有说有笑。玉纯低声向文菲介绍说:“那边儿那几位,都是咱山城场面上人物:那位穿紫缎子长衫、戴眼镜的瘦高个儿是县议会的冯主席;紧挨他站着的那个白胖子是商会会长;穿铜色长袍、黑马褂的、花白胡子的,就是咱们山城半碗黄豆起家的大财主郜鸿成。我听老人说,郜老爷子小时候,利用家里仅有的半碗黄豆,煮成了五香咸豆,在嵩阳书院卖给那些读书的秀才们,赚的钱,又买了两碗生黄豆,再煮了豆去卖…老郜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财。后面那个戴礼帽、拄文明棍,和你家拔贡爷说着话儿的那位,就是城南关的刘老爷,前清北洋新军的六品武官。”
文菲乍一看见吴家大哥,一时就觉得满身地不自在起来:自己毕竟还是吴家的人。做国民学校老师这件事,虽说孟知县和杜会长他们事先已经亲自到吴家说通了;可是,自己到底还没能敢亲自到吴家坪一趟,情理上,似乎有些说不大通罢?
女校的事情一忙和完,县署便立即召开了一次有关安全防务方面的紧急会议。孟知县被山匪绑架之事,虽然已有各种流言传出,可还没有人清楚此事的确切底细。倒是一些如“县太爷英雄虎胆,独闯山寨招降纳叛”啦;“县太爷三顾茅庐,亲自聘请少室山山大王下山归顺官府”啦,之类的传说。
然而,翰昌和雪如两个人心里十分清楚:这不过只是一件十分侥幸的事罢了,并不是每帮子山匪都像王石磙这样早就存下一份弃暗投明之心的。如不加大打击匪乱的力度,他们在山城的权威和事业将会不断受到威胁。从另一个角度说,县太爷被绑架一事,毕竟不是什么光彩事。传到上司那里,山城的安全防务竟是如此疏忽、匪乱如此猖獗,百姓还有什么安全可言?
在山城防务会议上,众人七嘴八舌地商定下以后,城门要加派兵力严密防守。凡是进出城之人,只要发现行迹可疑,一律要严加盘查!近期,县署的主要官员要配备手枪随身携带;进出衙门一定要告假并且至少要携带两名跟随的卫兵。
翰昌宣布:“近期,要集中兵力,对那些盘踞一方、聚啸山头而且多次骚扰百姓、恶贯满盈的乱匪进行重兵清剿。先四处告示出去,若是主动招降归顺者,可以收编到胡狼哥的队伍中。有不愿当兵的,也可发放一定的安家费,所有往事,官府一概既往不咎。若敢继续留在附近山头占山为王、祸害百姓、骚扰地方的,一经缉捕,格杀毋论!”
此举果然厉害!随着一连串的招降纳叛和剿匪除霸举措,一时间,方圆百里内的土匪再也不敢轻举妄动、骚扰本境了。山城恢复了好多年来都不曾有过的平静。
在山城几次的集中剿匪行动中,少林寺配合县署民壮和驻军立下了不小的汗马功劳。翰昌雪如二人决定准备给予了他们旌表和嘉奖。
这些年,民间要求到少林寺出家和学武的人多了起来,恒林大和尚曾对雪如露出过想要广收徒众和俗家弟子的心思。翰昌担心寺院僧众过多会有聚啸之嫌,也没有吐口。后来,他和雪如一起到寺里去了几趟,见寺院内部戒律森严,管治甚密,这才放松了戒心。
雪如告诉翰昌:“少林寺虽有很浓重的入世意识,也肯参与尘世的战事,可是,历史上还从未听说寺僧有过与官府做对的例子。另外,因少林寺在历史上的几次辉煌,大多都与寺僧参与了匡扶国家的行动有关,颇有些‘皇家’寺院的烙印,传统上一直有严格的正统意识。所以,你大可不必担心他们会给官府闹出什么乱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