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够看到别人的长,然后衷心诚意的赞
,本
就已是一
德了。
可是这座“假山”真的是纸糊成的。
梁四听了却很凝重:“你是说:比假山还似真?”
——这儿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方恨少苦恼地:“可是…能记能背,总比我这
读过就忘的好!”梁四安
“你是全忘了吗?不是!今日你行侠仗义、扶弱锄
,这些想法从哪儿来的?能背书的人不见得会用书,品格修养的
低,在于对知识的了解与运用,而不是谁背得烂熟谁就是大学问家,所以状元秀才,不见得就是智者,智者不见得必须要有科名。蔡京位极人臣,书法也是天下一绝,但为人如何,你心里有数。字好不等于人好,一如能背不代表能悟。你能读能忘,正如习武一样,基础要下得
,但要成为大家,一定要忘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方恨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里遇上“五泽盟”的蔡五,而且还遇上“南天王”的梁四,并且都在同一时间里!
方恨少:“我佩服的是你一直都在
院之中,我却没有发现,你造的假山,简直要比真的假山还真,不由得我不佩服。”他说的是衷心话。
方恨少真怀疑自己是不是蹚上趟浑了。
“梁四风蔡五狂。”
“这样读书,只荒废时间,全无益,不像你们,博学
记,读过的都能背诵,而且都有独特的见解,我…”方恨少沮丧地
“我这脑
不知怎么搞的!”
——蔡五人在这里,梁四还会远吗?
“佩服?你佩服我什么?”通常人对初见面的应酬话,只随便敷衍便算过去了,梁四却认真地问个清楚:“惭愧?你有什么好惭愧的?”
他当然有自己的原因:一、他舍不得离开明珠;二、他好奇,想看看发生什么事;三、就算他想走,也未必能离开得了,他刚才已尝试过了;人虽难以把他留住,但这空晃晃的奇阵却使他想不留下来都不可以。
不过他却没有离去之意。
这人当然就是梁四。
他初见梁四,不说“久仰”而说“佩服”、“惭愧”加梁四也不免有小诧。
“便是,”梁四微笑:“便是晏殊的‘破阵
’”
——怎么南北二号悍将都现在这样一座
院里?
他衷心赞。
“哎呀,”方恨少敲着自己的“我这记
怎么这么差呀…不知怎的,书我是读过,但读过后一转念便忘得一
二净了,就像没读过一样…”
梁四又再重复问了一回:“你认为:我造的假山比真的还像?”
方恨少在苦思:“‘破阵
’?…‘破阵
’…我快想起来了…”
“你没有不对,而是我得不够好;”梁四
:“仿冒的目的是以假
真,惟妙惟肖.所以只能假得像真一般就够了,不能比真的还真——比真的更像真的时候,就是假过了
,火侯还不够,这就像煮饭一样,不能太生,不能过熟。也像说谎一般,太过夸张,就给人听
是
。”
“你刚才现的时候,不是念了几句词吗?什么‘池上碧苔三四
,叶底黄骊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我分明念过,可是却忘了是谁写的词。”
“纸山”一旦裂开,人便现了来。
梁四温和地笑了:“这是首‘破阵’,…”
“假”的假山,也不致于假得是纸糊的。
是以他向梁四说:“是你?佩服。惭愧。”
——更何况方恨少自仍在险境。
他刚才听蔡五谈论的时候提到“梁四”这名字的时候,他就整个人怔住了。
方恨少更奇:“那又有什么不对?”
——这个人匿伏在假山里,可是看他的样,像睡在床上一般舒坦自适,笑嘻嘻地跨
院
来。
“记不得那有什么关系?”梁四笑着说:“读到的书是自己的,谁也抢不走。读书讲究的是通和化,记又有什么用?读书最重要在
会贯通、潜移默化,不在于立竿见影、
瓜烂熟!”
——黏得倒似真的一样。
“对了!我想起来了!”方恨少这回叫了起来“他是晏同叔!”
梁四提示地:“写的人是位风
蕴藉,一时莫及的前朝贵人,范仲淹、欧
修、韩琦等都
自于他的门下…此君喜宴客,未尝一日无宴饮。少年时以神童召试,赐同
士,官拜宰相…”
方恨少奇:“是呀!”
“看来,我仍得要下功夫才行。”梁四又问:“惭愧呢?为什么说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