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十六章秋愁煞人更杀人(2/4)

徐凤年见过掌戒律的老真人陈繇之后,就在当初练刀所在地的洗象池边上住下,没有刻意拘束着余地龙,由着孩在山上瞎逛,徐凤年大多时候都在潭中石上静坐吐纳,终于止住了内气机一溃千里的迹象“池塘面”,缓缓回升。这期间不断有驿骑将梧桐院相对重要的批红摹本送往山上,徐凤年稳固魄的闲暇之余,会把每一封公文都仔细浏览,除了驿骑传递政务要事,边关军机秘事则由拂房老练谍由边境传往武当山,谍中夹杂了一些新纳的江湖手,都已是经过褚禄山这个谍目的筛选,要这些人去沙场上拼死不现实,可要说些这轻松闲适的活计,还是会让人趋之若鹜的,拣选江湖人锐驿卒,这是从李息烽手接过金缕织造局的王绿亭提的建议之一,除此之外,设在陵州境内的金缕织造局在其余三州设置了织造司,并不能亲手参与地方吏治、缉盗和参劾,却能帮助清凉山密报监督各事务,同时正是在王绿亭此人的提议下,凉陵幽三州总计二十余座书院,在三位文坛领袖的牵下,每月评三份不限裁的“魁文”,夺魁者,直接在北凉获得官,这里有件有意思的事情,凉州负责审文的文豪,不是别人,是那位写场雪》的王初冬。不过真正到徐凤年手上的文章,更多是那些言辞尖刻针砭时政的“弃文”,虽然很多行文立意有失偏颇,甚至大逆不,可这些书生却悄悄在梧桐院档案挂了名,他们自己都不知,许多被他们丢废纸篓的愤懑之作,那些皱的文稿,会在几天后现在清凉山梧桐院的书桌上。

虽说秋二十年连绵硝烟,早就证明了从无长命的万人敌大将,可一支军伍,有无万人敌主心骨,截然不同。徐凤年和褚禄山袁左宗等人都不觉得彪悍民在州可以自成一军,更不相信他们守得住北莽铁骑的冲击,十数万民,确实人人上可战,只是成熟的军伍,得到一两成战损后军心犹在,这些民看似数量庞大,真正打起仗来,遇上劲敌不堪一击不说,说不定还会冲散北凉原有的阵势。因此最好的情况就是,把这些民打散送边军,然后把北凉一锐换血输送给州,作为将来州抵挡北莽铁骑南下的中。只是这求不得,虽然民从军之后可以衣无忧,可毕竟是把脑袋拴在腰带上的活计,谁都不傻,好死不如赖活着。

官府在清凉山暗中授意下,给武当山捐了好几笔额银,还了许多人力,帮山上新建了玄武殿、观星阁和法箓局等一系列或宏伟或巧的建筑,而且还在山腰一山清秀的清修之地,修建了一座书院,家仙乐缥缈,与书声朗朗织一片,相得益彰。一些武当山原本无力修缮的破败老旧建筑也都焕然一新,山上香火本就愈发旺盛,加上新凉王毫不掩饰的鼎力扶持,如此一来,香客们凡胎,武当山的仙气涨没涨看不,可人味儿和烟火气确是比以往多了太多。每逢初一十五,游客如织,香火之盛,几乎可以跟龙虎山一较下。

一个风雨飘摇雷电加的夜,徐凤年看完所有送来的北凉谍报和离邸报后,单独挑三份,摊在桌上。一份来自边境都护府所在的怀关,是褚禄山的亲笔,都说字如其人,可褚禄山的字却极为秀气温婉,简直就是女字迹,实在无法跟他的臃型挂钩。密信上汇报了民充军的大致程,在北凉放松边禁后,现过一波峰,一月内过境人数达到四千人,不过选择北凉军的寥寥无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是等到他徐凤年这个北凉王掉王仙芝后的消息传,在新任州刺史杨光斗的推波助澜下,终于迎来了一大,短短一旬内有六千人主动要求去边关投军。

徐凤年自嘲:“天下第一的名,还是很有用的。”

徐凤年叹了气,那些从死人堆里活下来的民虽然剽悍勇健,可哪里敢在北凉军中主动闹事,自然是骨里瞧不起民的边军老卒有过激之举在先,可以说这些民的死,极其憋屈冤枉。但是徐凤年并不想改变褚禄山的决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军营之中,老卒大肆欺侮新卒,是任何一位领兵将领都无法除的陋习,边关老卒欺压民新卒,要罚。可是民新卒违例犯

密信上也有提及伍之后与老卒的各,甚至有人不堪受辱,愤而杀人,差哗变。在信上,褚禄山说那些民只要参与其中,都已死。

徐凤年临时居住的那栋茅屋,夜间几乎灯火不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