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六十五章读书人(2/2)

徐凤年走书房,站在台阶上。一名相比凉地健儿材显得十分矮小瘦的披甲老人,独自大步走院中,徐凤年没有刻意摆扫榻相迎的姿态,等到上铁甲仍有雨痕迹的老人走上台阶,徐凤年和他一起走向书房,桌上已经搁有一壶茶,但没有茶杯,而是两只大碗,正是燕文鸾的独老人倒了一碗,一饮而尽。

徐凤年说了四个名字。

徐凤年不以为意,抬了抬手,轻声笑:“冷语伤人,不过好在还有心,喝茶喝茶。”

燕文鸾下意识坐直

燕文鸾没好气:“那破玩意儿,都是读书人吃饱了撑着没事找事。”

徐凤年率先打破沉默,却是一句“题外话”“听说纳兰右慈放话来,要和谢飞鱼联手评新的武评、胭脂评和将相评。”

南疆纳兰右慈。

燕文鸾突然叹了气,给自己倒了碗茶,想了想,又给徐凤年前那只碗也倒上,老人端起大碗,轻声:“这么多年来,我心里一直有疙瘩,去了清凉山那么多次,都故意没去听阁拜见李先生。大将军当年劝过一次,也给我拿了个蹩脚借过去,之后大将军也就不提这一茬了。”

徐凤年平静:“如果依旧是太平盛世的光景,我肯定会选择钟洪武,甚至不惜在他退边军后让他推选个心腹北凉都护大人,也会变着法让你燕文鸾晚节不保,慢慢剪除羽翼,将赵先生的风遗泽都祛除,让陈芝豹彻底变成‘权柄可有,不可大’的孤家寡人,陈芝豹在北凉军中的烙印也会自然而然逐渐淡去。”

燕文鸾冷笑:“王爷不愧是李先生的得意弟,果然善谋,且最擅绝计。”

分别是黄龙士。

屋内气氛僵

徐凤年喝掉茶,放下茶碗,神情凝重,沉声:“那我今天就跟老将军说一说几位读书人合手过的一件正经事。嗯,是四个人。”

燕文鸾神情复杂,喝了,晃了晃大白碗,自嘲一笑“当时王爷在世袭罔替的关键时刻,我燕文鸾也猜想是拿谁来开刀立威,想来想去,有一个最可能和一个最不可能,前者是让我这个碍的老家伙,乖乖卸甲归田安心养老。最不可能的是拿下怀化大将军,因为钟洪武且不论其品行好坏,在京城看来一直是大将军用来掣肘我和陈芝豹的重要角。”

燕文鸾皱了皱眉

然后燕文鸾双拳撑在膝盖上,看着对面的徐凤年,倒像是要兴师问罪的架势。徐凤年静等下文,这位老将,是北凉军中最大的一座山,前任骑军统领钟洪武倒台后,袁左宗继位时日尚短,始终牢牢握住北凉步军大权的燕文鸾可谓一支独大。但是很多边军士卒和北凉百姓都不知一件秘事,北凉军,更准确说应该是徐家军,从一开始就无形中分为两派,一派以“温和”的谋士李义山为首,西垒之战后主张徐骁立即北上返京,另外一派则以更为激的赵长陵为心,一鼓作气拿下半江山,竭力主张割据自守以谋划江而治,与离赵家南北共享天下,最后再打一场类似西垒的大战,以此来决定天下归属。这潜在分裂,一直蔓延到徐骁之后的封王就藩,其中徐凤年的舅舅吴起就是在那个时候心灰意冷,选择离开军伍,还有之后在北莽敦煌城隐姓埋名的徐璞,两位名将之下还有许多人同样意气用事,从此离开徐骁边。可以说李义山一系的胜,只是一惨胜,在很多至今还留在北凉军中的老人中,这意味着李义山一手造就了徐骁“家北凉,赵天下”的格局,不能说错,但十分中庸,更重要的是赵长陵的因病而英年逝世,导致了这一派丧失主心骨,加上赵长陵一手提起来的许多人,以燕文鸾这位秋名将为首的北凉军一向不愿也不敢掺和徐家“家事”,又决定了很多年后陈芝豹好似负气一般的单骑赴西蜀。

阁李义山。

帝师元本溪。

情刚烈著称北凉的老将军竟然也没有当场掀桌撕破脸,而是板着脸喝了茶。

徐凤年没有捣糨糊说些云淡风轻的话语,而是开门见山说:“我师父生前从没有后悔他当年的决定,他一直信如果争天下的话,徐骁和徐家铁骑没有这个大势,那些想要成为从龙之臣的人,是痴心妄想。非是徐凤年不敬赵先生,也不是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或是得了便宜卖乖,在听阁内,师父和王祭酒,还有我二,三人就当时形势,有过一场又一场的反复推演,结论都是一样的。”

个当今声名直降的人放在前三甲之列,顾剑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