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七十二章几人不思徐(2/3)

然后老人和徐凤年相视一笑,不言中。

那年轻剑客大概是勉受得了北凉边军的气,独独受不了这北凉同龄将弟的鸟气,当场就然怒“我们师徒四人跑来鸟不拉屎的北凉投军,是陷阵杀敌来的,不是听你这人冷嘲讽的!要不是我师父与徽山次席客卿洪骠是莫逆之…”

那年轻女嗓音轻柔“师兄,你不是刚北凉境内就说过了吗?”

话了。不过徐凤年好奇的地方在于鱼龙帮大开门纳江湖龙蛇,这本就是梧桐院和拂房授意的,但多是投机取巧的末手,在离江湖厮混不下去,才窜到北凉找寻个栖之所,真正肯到北凉边境投军上阵的,又确有几分功底的,在都护府都有明确记录档案,至今才寥寥十六人,而这个徐凤年从来没听说过的“鸣天鼓”年迈剑客,则是实打实的小宗师境界,这货真价实的手,别说在离江湖上轻轻松松开宗立派,在一郡武林内执耳,就是去京城刑个鲤鱼袋挂在腰间也不难。徐凤年轻描淡写观察他们四骑,那四人除了二品手的师父神祥和,其余三人的神可就各有千秋了,腰间佩剑有锦绣长穗的年轻男意态倨傲,早就听说北凉的将弟多如前这个无缘无故现在外边关且又不披甲佩刀的陌生同龄人,多半是其中之一。中年剑客应该是那位江南武小宗师的大徒弟,格相对老成持重,在不痕迹打量徐凤年卧缰的手,试图找曾经习武的蛛丝迹。他的江湖阅历十分丰富,不相信在数十万北莽大军攻打虎城的时刻,会有寻常人在这附近单骑散心。至于最后那个帷帽遮掩面孔的黑衣女,也在好奇审视前这位不像北凉男更像是江南士族的公哥。

那个叫冲和的年轻人明显就憋重伤了。

接下来两人就聊起了中原江湖的趣闻,老人见多识广,也健谈,说起了徽山当下如日中天的光景,说起那胭脂评文武评和将相评,更是压抑不住的眉飞舞“以小兄弟的光肯定知这次把将相评放在末尾的用意,其中-将评括了离北莽和你们北凉,相评则只评离,这恐怕是自大奉王朝灭亡后最有分量的一次评了。将评十人不分低先后,离

徐凤年笑着开:“别人怎么看不重要,好自己就是。真要拿光说事的话,离朝野二十年,看待我北凉不就一直等于是在看蛮吗?”

老人犹豫了一下,:“正是此人。”

徐凤年突然说:“与前辈相熟的那个洪骠,可是如今新近当上了胭脂重骑军副将的洪骠?”

徐凤年笑:“那前辈在都护府那边接了路引,得重新南下一段路程,去重冢那边才能找到洪将军,到时候我请人帮前辈带路,否则还真不一定见得着洪将军。倒不是我们北凉小心,实在是洪将军如今的位置很特殊,莫说是前辈你们,就是很多北凉边军实权将领,也不是随便就能看到那支重骑兵的。”

那老人瞪了这个无遮拦的徒弟,望向徐凤年,也不矫情,哈哈笑:“如此正好,到了关内,过了路引,定要请小兄弟好好喝上几斤那绿蚁酒。实不相瞒,这酒老朽是早有耳闻啊,可当年尝过一,那滋味…不敢恭维,不曾想如今到了你们北凉,喝着喝着,竟是越喝越放不下了,这不在凉州龙关买了两斤装在酒,没过两天就中空空,如今肚里这酒虫可是造反得厉害喽。”

叫“冲和”的年轻人撇过,默默生着闷气。他在江南江湖上一直也是温文尔雅的剑中君,本不该如此失礼失仪,只不过到了这贫瘠北凉关外,往往策狂奔一日都不见人烟,实在是土不服,憋屈得难受。想那中原家乡,此时也该是烟雨朦胧的旖旎时节了,会有小巷卖杏,有那湖上泛舟,有那青楼歌舞夜不休,就算什么都不,在的家中,跟师兄师妹切磋武艺也是享受,也好过在这西北边关喝风吃沙还要受气。

老人脸严厉,制止徒弟继续言谈无忌:“冲和!”

五骑结伴同行,老人跟徐凤年闲聊着北凉的风土人情,相互都很默契不去刨问底份的事情,浅言是行走江湖的大忌。不过那个年轻剑客很快就捺不住,嗓音不轻不重恰好能让徐凤年听到,说了一句“师妹,大奉王朝开国皇帝曾经给草原游牧之主写过一封信,说‘蓟州以北以西,引弓之地受令于你’。而‘蓟州以南以东,冠带之室由朕制之,万民耕织,臣主相安,俱无暴’。”

与徐凤年并驾齐驱的老人闻之会心一笑“小兄弟好肚量。”

年轻人立即嘀咕:“无事献殷勤,肯定没安好心,还不是对师妹意图不轨。”

徐凤年笑问:“要不然我为前辈带路好了?”

在前方的徐凤年笑:“这是说给我这个蓟州以西的北凉蛮听的。”

徐凤年玩笑:“也是给一来的,否则早给憋内伤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