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二十三章北凉四战五(1/3)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二百二十三章 北凉四战(五)

(其实这个章节只是原先预想大章节的三个片段之一,其余两个片段要写两辽动静和liu州之战,但是今天肯定没办法一口气写完,第二段才写了一半,为了不断更,就只好先上传了。)

南朝西京,一座门槛高到需要稚童翻shen而过的豪门府邸,门ting若市,车ma如龙。

客人都是来庆贺这栋宅子的老家主成为百岁人瑞,整座西京城,活到这把岁数的,本就寥寥无几,而有那位老家主那般清望声誉的,就真找不chu来了。哪怕是也熬到古稀之年的西京官场大佬,大多也不清楚这位人瑞的真实姓名,都是喊一声王翁,更年轻些的就只能喊王老太爷了。王家作为南朝乙字大族之一,虽然比王老太爷低两辈的王家子弟都不成气候,只chu了一个南朝礼bu侍郎和两个军镇校尉,而且如今还死了两个,但是所幸老太爷的曾孙很争气,一路从北莽军伍底层攀爬而起,愣是凭借实打实军功当上了王帐四大捺钵之一的冬捺钵,如今跟一个高居甲字品谱的陇关贵族联姻后,整个家族的走势,可谓蒸蒸日上。

今日庆生,也不是从tou到尾的rongrong洽洽。作为北莽南朝地tou蛇的陇关贵族,内bu盘genjiao错,有联姻也有世仇,有人就跟王家这个外来hu结为亲家的甲字大族不对付,今天王老太爷百岁诞辰,也被殃及池鱼,就有人堂而皇之送来一幅字,只有“长命百岁”四个字。

这zhong肆无忌惮的打脸,就连登门拜访的客人都看不过去,可是王老太爷竟然笑呵呵亲手接过那幅字,还不忘嘱咐guan家送了那位跑tui送字的仆役一份喜银。

老太爷毕竟是百岁高龄的人了,不可能待客太久,跟一些西京重臣或是世jiao晚辈打过照面后,就jiao由那个当了十六年礼bu侍郎的侄子招待访客,老人则回到那栋雅静别院休息,小院不小,zhong植有数十棵极为罕见的梅树,王老太爷也因此自号梅林野老。

在这个外tou人声鼎沸的黄昏中,老人让院子下人搬了条藤椅在梅树下,在一位眉目清秀的丫鬟小心搀扶下,颤悠悠躺在了垫有一块舒ruan蜀锦的椅子上。

小丫鬟不敢离去,an照老规矩坐在一条小板凳上,她很敬重这位脾气好到无法想象的老人,从她进入这栋院子当丫鬟以来,就没有见过老太爷生过一次气,她清清楚楚记得当初自己刚到院子当差,有天坐在内室看着老人午睡,屋外有人不小心打碎了茶杯,睡眠很浅的老人立即就醒了,她都吓死了,不曾想老人醒来后只是朝她笑着摇了摇手,示意她就当什么都不知dao。后来她才听说院中早年有人失职,那座梅林在某个冬天冻死了好几棵梅树,王家上下火冒三丈,就要使用家法,一百鞭子下去,人的命自然而然也就没了。仍是老太爷开口发话,说天底下有很多值钱的东西,但就没有一样东西能比人命值钱,树没了就没了,不打jin,反正这辈子看不到新梅变老梅了,看看枯梅也好。

老人安静躺在椅子上,看着touding并不茂盛的梅枝,缓缓dao:“柴米小丫tou啊,这会儿夏天都要过去喽,在我家乡那边,有段时候叫梅雨时节,因为下雨的时候,正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所以叫梅雨,很好听的说法,对不对?不是读书人,就想不chu这样的名字。我年少时就经常念叨一些从长辈那里听来的谚语,dao理不懂,就是顺口,‘发尽桃hua水,必是旱黄梅’,‘雨打黄梅tou,四十五日无日tou’,现在念起来,也是会觉得朗朗上口。”

丫鬟满脸好奇地柔声问dao:“老太爷为什么就这么喜huan梅树呢?”

懒得如此与人健谈的老人缓了缓呼xi,笑dao:“在我家乡那里有着各zhong各样的讲究,有些有趣,有些无趣,不但人分三六九等,连hua也不例外,比如癫狂柳絮,轻薄桃hua…还有这梅hua风骨。”

自幼贫寒所以读书识字不多的丫鬟小声dao:“风骨?”

王家老太爷笑了笑“读书人zuo诗文,以言辞端正、意气高shuang为最佳,就会被称为有风骨。那么读书人zuo人的风骨,大概就是儒家张圣人所谓的‘穷则独善其shen,达则兼济天下’了。这个很难的,我就是很想zuo好,但是zuo不到。只不过我有一点比很多人要zuo的好,就是有些人自己无脊梁,便看不得别人有风骨,不但不自惭形秽,还要吐口水甚至是使绊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