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两百八十五章风雪铁雪中悍刀行xia(2/3)

老和尚所说的这个理有些大,但是大理只要有给人落脚之地,就是真理。老和尚嘴里的于方寸地放佛法,就是极大和极小之间的栖息地。以前徐凤年痛恶夸夸其谈的读书人,厌烦那些测字卜卦的算命先生,如今回想起来,大概都是因为受不了那落不在实的言语,尤其是前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好像是反正理我已经说与你听了,接下来如何就是你的事情了。还是世殿下的时候,徐凤年就对所谓的文人文臣意见颇大,只是在世袭罔替前后,哪怕有过两次京不怎么痛快的经历,对离读书人的印象却越来越有所改观,这其中有王祭酒,黄裳,韩谷,齐龙等等,这些是对北凉并不一味敌视的大人,当然还有张鹿桓温

袁左宗和徐偃兵面面相觑。

徐凤年哑无言,不说心中所想,徐骁的确每次提起这个寒山寺的老和尚,都是一一个老秃驴的,私下更给老主持取了个屠刀和尚的绰号。当年那桩事情的大致经过,徐凤年年少时听娘亲说起过,法显和尚豪阀世族,在西楚曾官至吏员外郎,辞官挂印后先门,却不是在那大山名观里修行,而是挑了个僻远小山结茅隐居多年,后来不知为何就皈依了佛门,据说与寒山寺上任主持有过一场辩论,在世人中莫名其妙就一步登天当上了主持,当年徐家铁骑驰骋中原,蹄过,战火不断,别说老百姓畏惧那自东北的辽东虎,就是中原各国大军主将都要谈虎变,唯独法显和尚拿着一本佛经孤一人跑到了徐家军营,要当时如日中天的人屠徐骁放下屠刀,如果不是吴素拦阻,这个和尚不说什么人落地,恐怕少不了一顿伺候,有媳妇在旁盯着,徐骁只好着鼻接过那本佛经,心不在焉地跟那个和尚同鸭讲地聊了几句,然后就让人赶礼送营。

徐凤年诚心诚意:“大师,我可以派人送你们师徒前往北凉,等到世太平些,只要大师那时候还想返回中原,北凉一定也会护送大师行。”

徐凤年也没有求,也知求不得,只得笑:“我爹经常提起大师,说大师是真有大佛法的得僧,他很佩服。”

徐凤年

就在张隆景以为这件事情彻底黄了的的时候,不曾想老和尚话锋一转,笑眯眯:“不过去还是要去的,万一碰上有缘人呢?”

老和尚停顿片刻,看着前的年轻人“只看众生心中,有无那方寸地来搁置佛法,佛法在,寺在,僧在,佛在。没了佛法,哪怕天下众生皆是僧人,又有何益?”

老和尚哈哈大笑“徐小施主打诳语了啊,虽然只有一面之缘,可贫僧如何不晓得徐老施主的脾气?能不骂贫僧是个不识趣的老秃驴就很好了。”

徐凤年对此没有什么诧异神,由衷惋惜:“这次朝廷灭佛,原因复杂,我就不说这糟心事了,但我真的希望大师能够给更多人说佛法。”

张隆景能够当成五彩郡的张辅,在一州之内都是数得着的富家翁,何等油,见针说:“大师,我家也有很多人是吃斋念佛的,最近需要几场佛事…”

老和尚收起银后,:“朝廷有旨,中原各地不容寺庙僧侣,寒山寺也不例外,有人还俗有人远游,贫僧也曾想过去西北化缘,只是年迈不堪,边又有这个新收的弟实在年幼,与贫僧是一般的脚力孱弱,这就耽搁下来了,后来一想,去不去北凉都无所谓,到了北凉,不过是一个老和尚得了安之地,不去北凉,说不得贫僧还能让多几个有缘人,得了安心之地。”

提灯吃力的老和尚换了一只手提着油灯,心平气和:“贫僧说不说佛法是一事,说给多少人听又是一事,有几人听去佛法则又是一事。这天下有无佛寺,有无佛像,有无佛经,有无僧人,甚至有无佛,有无西天,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

耐心等到张隆景说完滴不漏的那措辞,老和尚这才缓缓开:“施主好意贫僧心领了,只可惜在施主家的,可不是佛事啊。”

老和尚笑着摇:“徐施主无需如此大费周章,佛缘在何即是何,莫要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