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百零二章西楚霸王四(2/3)

少女咧嘴一笑,理直气壮:“完全没懂。”

老人说完这番话后频频长吁短叹,百集。

少女哦了一声。

老人犹豫片刻,好像不太愿意破天机,又好像是不愿意自己这个得意弟太早接那个层次,最终熬不过少女可怜兮兮的神,柴青山无奈:“师父接下来这话你听过就算了,不要当真,更不可上心,以免剑心不定,贻误你原本该走的剑。师父早年经常前往徽山大雪坪,跟一个叫轩辕敬城的读书人有过多次膝长谈,他对三教圣人一事极有独到见地,语不惊人死不休,比如他谈及世人老生常谈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个说法你肯定也听过无数次,轩辕敬城对此的看法却不太一样,他说此话很好,有劝戒世人弃恶从善的功德,但是同时也害人不浅,要知成佛一事,唯有依靠渐苦修,需要苦功夫下死力,就像‘文章天成妙手偶得’一语,说这个话的文豪自然是大有理,可对很多‘别人’来说,就很无理了。轩辕敬城说过很多开先河之人,尤其是近千年以来由游士变成豪阀后的那些读书人,无一不追求张家圣人提倡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轩辕敬城对此别开生面,并非是他对圣人教诲有异议,而是慨后世之人的误歧途,他举了个埋儿奉母的例,此举无疑契合百善孝为先,被无数人推崇,但是轩辕敬城断言此人注定难得善果,若真有来生,若真是冥冥之中有天意,那么此人所为,注定要遭受天谴不得脱。天生万以养人,照常理,一报还一报,人当反哺天地才对。教圣人很早就留下三千言告诫后世,‘天地不仁,以万为刍狗’,说得正是天大公无私情,并非是某些人误以为的所谓浅‘不仁不义’,轩辕敬城就很认可‘天地不仁’四字,但是他同时又说他们读书人,恰恰就是要明知天命不可违,偏偏要逆而上,为天地人间订立规矩,以求长治久安人人自得,故而以仁义礼智信五字搭起框架,最终延伸无比气回的那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是,徒儿,你仔细想一想,天地若有神灵,需要我们人来指手画脚吗?退一步说,人间万世太平,就真是符合天循环的规矩?所以说啊,儒家真正有大智慧之人,尤其是那些跻儒圣的大贤,不忧自忧后世,无一不是怀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激昂怀,不惜与天玉石俱焚,无一不是在慷慨赴死啊。”

少女突然好奇问:“纯粹武夫之外的三教中人,佛门一品即金刚,教真人一品即指玄,儒家更是一步直达天象,师父你以前总是语焉不详,为何只说三者其实并无低之分?又为何儒家成圣之人尤其艰难?”

柴青山轻声:“去过了北凉,亲见识过了满目荒凉的边关风景,见过那一战场关隘,才会知我们江湖人的逍遥快活,太经不起推敲了。不过徒弟啊,你也无须因为为北凉打抱不平而一味反,师父告诉你,如果真有北莽大军攻破两辽边境的那一天,今天这座城内无数痛骂北凉的人,也会奋不顾,一样会说死就死。哪怕北莽蛮一路打到广陵江,也绝不至于走得如无人之境,而只会是铁骑蹄两侧,皆是我离战死之人。”

老人有些忍俊不禁,她的脑袋“也不需要你明白。糊涂才好,人生百年,轻松自在。否则活得满腔郁气,太累。我们练剑之人,能以三尺剑鸣不平,就够了。”

幽-微指玄境的柴青山也没有察觉。隔行如隔山,天象和6地神仙两个境界虽然仅是一层之隔,却是截然不同的两座天地。

百姓尚武任侠,自古就有“中原士

柴青山笑问:“听明白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