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2/2)

而范雎,这个为秦国定下远近攻大策略的人,他的重要被白起轻蔑地忽略了。说到范雎,很容易想到同样魏国又被陷害驱逐的几位千古名人:吴起、孙膑、商鞅。魏国真是了不起,曾经拥有这四人,又轻松抛弃。为无能的臣忌,为无知的国王鄙,这不仅是他们四个人起初遭遇不幸的原因,从那时往后千百年来,能臣名将的遭遇始终如此。

嗞嗞,嗞嗞。磨不平心中事。

长平的惨败命里注定。有那样的君王,人民只能糊涂送死。可是,长平的屠杀并不必然,但遇到了白起,喜给予对手毁灭打击的他,不会留情。

怕他的名声,吓走了赵括,吓跑了赵人。于是这长平,终成了大赵丧国的初始。不过是派人在赵王跟前游说了两句,赵国就撤下了廉颇。廉颇虽然威名赫赫,他倒也不放在心上,能够毁灭地杀敌,更令他兴奋莫名。

再来看这一场战争的背后。范雎的谣言其实相当简单,稍有理智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廉颇守阵地不是因为早想投降,赵括那从未上过战场的家伙,反倒是秦国最怕的人?无奈乎,孝成王听这话,蔺相如的警告、赵括母亲的劝说统统不理。这位孝成王,就是《寻秦记》里走乌氏的那位赵王,贪了韩国一块地,引发了这场秦赵大战。

披挂重上战场的他,因威名盛,秦王密令:有敢武安君为将者斩。

注视,就可得到。譬如,必胜的一战。

四十年来杀戮。疆场上奔波了那么久,他依然不老。从左庶长、左更、国尉,到大良造、武安君,他的地位越来越。别人安享锦衣玉,独他仍日夜拭战刀。用了急须磨。昔日他亲手杀敌,卷刀破无数,场场战役皆要弃刀。而今,越来越不需他亲自刀,但心那把刀,仍然时刻在磨。

究竟他为什么烦躁?在帐营内游走,像一狂躁不安的雄狮。黑压压的人就在他面前。渐渐地,他平复了内心的郁结,他是秦国的武安君不是吗?无人战绩辉煌过他。那么,在这即将到来如盛宴般的绝世之战前,期待呼吧!

如今这四十万人,盘中餐一样等待饥饿的他。他饿了很久,每场胜利之后,又会觉空虚。从初次杀人的战栗,到此刻的习以为常甚至隐隐期待,他不知觉中尝尽血的滋味。

斩。

然而白起没有警惕智谋的力量。在战场上他用兵如神,却没有把政坛当作战场一样看待。范雎的谣言攻势,是导致赵国换将的原因,白起却始终跟这位大人不和。武将总是看不起文人,耍两句嘴定天下,在他们看来相当稽。蔺相如若非谦逊对待廉颇,以国之大局为重,廉颇也不会想通了要负荆请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