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纵论形势(2/3)

李斯傲然一笑:"极也只是两只负伤的井蛙吧!"

这番话合情合理,项少龙仓猝决定改变行程,一时间那想得这么周详,闻言不禁大痛,难以决定。

项少龙想起他曾在齐国拜于荀门下,心中一动:"愿闻其详!"

李斯完全不知自己成了主角,昂然仰首,长郁心内的豪情壮气,:"齐人最好空言阔论,嘿!说真的,在下也曾沾染了习气。别的不说,只是稷下学士,便多达千人,要他们论政治,游艺讲学,天下无人能及,但若要师征战,则谁都没有兴趣和本领。田单虽因势而起,挽国家于将亡之际,可是事过境迁,那些只作空言者,谁都提不起争霸的劲。"

肖月潭沉:"既是如此,我立即派人先往齐国递文牒,知会此事,但赵国有别于韩,我们应否先打个招呼,好借而行,但过门不,徙招赵人之忌。"

李斯续:"若只以兵论,六国中最有希望的实是赵人,国土达二千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以万计,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到赵武灵王,不拘成法,敢于革新,胡服骑,天下无人能敌,可是此后却欠明君,空有廉颇李牧,仍有长平之失,一蹶不振,最是令人惋惜。就若井内之蛙,无论如何大,只要有一个伤血不止,即成致命之伤。"

项滕两人无不,这比喻生动地指了秦国为何可后来居上,凌驾于他国的原因,正因她僻西陲,未受过战火直接摧残。

项滕两人心中奇怪,李斯来找他们,难就是要发表这些见吗?

吕雄面微变,:"吕相曾明令指示,此行先到之,乃魏京大梁,行程早安排妥当,太傅这么说改就改,怕会影响策略和军心,而且前途凶险难测,太傅可否打消这念呢?"不知是否过于,项少龙隐隐不大妥当,一时却说不上来,沉不语。

滕翼:"韩人积弱,燕人则北临匈,后方夹于齐楚之间,现在虽继四公了个太丹,仍是难有作为。剩下只有魏齐两国,前者有信陵君,后者有田单,均是不世的人材,李兄又有么看法?"

肖月潭却是站在他的一方,:"将军怕是误会了相爷的意思了,相爷曾吩咐肖某,离开咸后,一切由太傅权宜行事,太傅改

三人再谈了一会有关齐国的事,才回到营地去。

他们虽急于要上赵雅和赵致会合,但事关重大,把私事暂放一旁,亦应没有其么大碍。但这么一个转变,各方面都必须重作一番的署才行。

心到秦国一碰运气,当时我心中想到的是:只有秦国这只在井外观战的青蛙,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转向项少龙:"太傅今趟使诸国,目的在于化解他们合从之势,若从齐国先手,必能事半功倍,只要齐人缩不,楚人那敢轻动戈,齐楚既然袖手,赵人又与燕国缠战不休,魏国还有可为吗?"

现在赵齐恶,他若如此明着去拢络齐国,赵人不理,说不定晶王后把心一横,派李牧来对付他们,那就糟透了。

项少龙叹:"李兄确是识见明,项某人有茅顿开的觉,便让我们改往齐,再到楚国,好完成大王下的使命。"

滕翼同意:"李兄说得好,楚人是骄横自恃,不事实务,历代君王,均不恤其政,令群臣相妒争功、或谄谀用事,致百姓心离,城池不修。"

李斯背负双手,往上游继续走去。

李斯一直没有展才华的机会,这时说起了兴若悬河:"六国里最有条件成就霸业的,本是楚人。楚国地南方,土地沃,自惠王灭陈、蔡、杞、莒诸国后,幅员广阔,但正因资源丰富,生活优悠,民风渐趋糜烂,虽有富大之名,其实虚有其表,兵员虽众,却疏于训练,不耐战。"

顿了顿淡然自若:"信陵君伤在受魏王所忌,有力难施;田单则伤于齐人的心态。"

项滕两人恍然大悟,至此才明白李斯说了这么一番话的真正目的,就是指此行的第一个目标,非是魏国而齐人。

项少龙想起李园和申君,不由叹了一气。

项滕两人换了个,均觉这落泊文士忽然间像变了另一个人般,有睥睨天下的气概,忙跟在两旁。

项龙立即把肖月潭和吕雄两人召到主帐,说了改往齐事,却故意不解释理由。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