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此女自从上次杀她报仇之后,先以元神遁走,不特余恨未消,反到搜索仇人踪迹,
乘她初生不久,元神未固之际,将人寻到,猛下毒手,使其形神皆灭。哪知仇人多生苦修,功力甚厚,早已防到,投生之地早有布置防备。并且生
智慧,法力不似初生婴童便有减退,即便寻到,也无可奈何。此女却因少此一人护持,到
遇见
敌为难,吃了许多的亏。过了十多年,渐渐结怨树敌太众,步步荆棘,骑虎难下。而同党中几个靠山能手,也被正教中人诛戮殆尽,
看形势日非,难于长保。这日又遇到
敌围困,正当万分危急之际,忽然救星天降,解围而去。那救星行动神速,自己又是得隙即逃,未见寻来,匆促之间不知何人,也不知是否为了自己被
敌所杀。心正悬念,不久又连遭两次危难,均是那救星之力。每次均未看
相貌来历,心疑仇人转世所为,细一推算,偏算不
仇人来历。又觉仇人已是功行将满之时,两次为己所杀,以德报怨,似乎不应如此之甚,心中迟疑,
"似这样暗中护持者数十年,中间曾救过仇人十几次大灾大难。对方始终以怨报德,只要见她影迹,必定拼命,终于仍遭暗害。总算事先早有准备,拼舍一命,不与相抗,先期元神遁走,未遭毒手。可是她这一转世,初生十数年中,此女无人随时暗中护持阻她为恶,更造了不少的孽。那恶人认定一切恶因均由她成,决计以救此女自任,使其化去夙孽,重返本来。于是重又如影附形,暗中守定此女,一面为她解消恶孽,一面为她抵御灾害。此女树敌又众,多是各正教能手,危机四伏,时有不测之忧,到时俱仗她以全力解救脱脸。中间为了
护此女,还得罪了两位前辈散仙中有名人
,转而与她为难。对方法力极
,所用法宝尤为厉害,因她屡次作梗援助妖人,嫌怨已成,几
除去为快。她此时法力虽非寻常,真要与那两位散仙相拼,却非敌手,何况对方又看
她的
浅,有了准备而来。照当时情势,纵然不死,也必重伤,坏去许多功行。幸仗灵机智慧,知难力抗,又无可避免,对方还未寻到,先默运玄功,算好适当时间地
,迎上前去。才一对面,不等对方发作,先就自述苦衷,说:"二位
友怪我护庇恶人,理原无差。但是此女过去生中并非恶人,实是自己先
恶因,激使致此。为恶的虽是她,造因的却是我,理应将她度化归正,反本还原,责无退避。故此历尽艰危,饱尝苦恼,终日相随救助,不敢稍有疏忽。无奈此女仇念太
,自己
浅力薄,至今未能
化。自知屡次开罪,但都是为救一
极厚,误
迷途的女仙,不得不尔。现与
友狭路相逢,幸值此女不在,情愿二罪归一,只求
友不再与之为难,我甘一人受罚,以解孽报,死而无怨。如以法力相加,不特决不相抗,也决不防护逃避,任凭二位
友
治便了。"
一想解铃还是系铃人,除却仍寻此女设法消冤解孽,更无良策。没奈何,展转寻访到此女再生踪迹。一看此女已因情所激,复仇念切,
了
。这一来不特下手更难,并因此女误
歧途原是由她而起,此后任造何孽,皆是自己促成,正应昔年禅师
浅
之言。而这一次,仇人与前生虽有邪正之分,法力却更加厉害。一面须要防到她的暗算,一面还要时刻留意暗中守伺,以便仇人为恶,或遇正教中人诛戮时,代为化解。苦恼之
,直难言说。
"那二位前辈散仙因每次只要妖女一被正教中人所困,她立即在附近现,将人救走,法力既
,设计又巧,防不胜防。虽看
不是邪
外
一
,行径偏生如此背谬离奇;并且踪迹飘忽,异常诡秘,好似随时都在此女
侧,施展法术隐秘形迹。自己和各正教中
友,先后被她作梗多次,竟无一人查算
她的来历,以前也无人见过。尤妙是专在暗中救助妖女一人,如未脱困,不论多么艰危,必以死力来拼,不将人救走不止。
怨毒太,苦苦寻她报复,已经纠缠了好几世,终是不舍,立誓定要毁却她的功行。内中并还牵涉此女两个好友,都是
有神通的人
。她知伊人十分厉害,以力相抗,既违誓约,并且冤仇越
;如以一命还她冤债,对方法力
,罗网周密,不似常人复仇,拼着再转一世,便可解消,一落人手,必无幸理。并且过去诸生,曾有一次自甘偿此冤孽,听其杀害,仇人心计太毒,竟想令自己
经百死,饱受茶毒,方算复仇了愿。幸而时时韬光隐迹,故作痴呆,未被仇人识破。一见不好,便自乘隙脱窍,弃了
,冲
罗网,远遁
飞;稍缓须臾,元神便被禁锢,纵令法力
,不致被她炼化,也必被其禁闭地底,永受地
火风之厄,不知何年月日方得
。事后想起,还自胆寒,由此时刻在意。
妖女一逃,她只断后,等到远逃不能追上,立即遁走。在这时候,不论谁阻挡其前,决不还攻,也不对敌。可是从不与妖女一起,彼此之间直如陌路。至多妖女在脱困时看她一两
,并无
德之意,多一半还带有怒容。断定其中必有隐情,又忿妖女作恶多端,屡伤正教中门下,只碍着她,不能除害。原意先将她擒住,问明情由,发落之后,再去同除妖女。本
加以重惩,如系佛门中有
之人自
歧途,与妖邪一党,便与妖女一同诛戮。行到中途,忽遇东海三仙中的苦行
陀和白眉禅师,将两散仙唤住,告以此中因果,这才知
底细,更改初念,遇时已不想伤她。只内中一位
情古怪,素不服人,因苦行
陀说对方百折不回,想试验佛门中人的愿力。听她说完,故意笑
:"此言不差,果然妖女罪孽由你而造,理应代她
受。"随用禁法将她制住,使其备诸苦痛。她只端坐,
宣佛号,任凭荼毒,果然连护
之法都没有用。那位散仙本只要她略微输
便罢,见她逆来顺受,全不理睬,不由犯了刚愎天
,连用许多方法迫令服输,只不伤她元神和
命。所受端的比死还难得多,始而还在端坐不动,嗣后禁法制得倒地
,死去活来不知多少次,终无悔恨神
。另一位散仙受了白眉禅师暗示机宜,有意要他如此,不时并以言相激。那散仙平素本不喜佛门中人,意
另施辣手禁制她的元神,发话警告,迫令开
。
"对方偏是穷搜不已,并自声言:此仇如山海,不共天日,无可化解;宁甘舍弃天仙位业,与之同归于尽,也是在所必报。这场冤孽,直无法解消,迫不得已,只可望影先逃。若
年中,为了此女,也不知受了多少烦恼,耽误了多少功行。两次叩问禅师,并乞佛法化解,禅师只答以在你自己,仍是无计可施。最后一次狭路相逢,不能再避,迫于无奈。又知对方法力越
,更有专为复仇而炼的法宝,厉害非常,一落人手,这屡世修积的功行,至少被她毁去一半,心实不甘。
以法力先将仇人制住,再以善言
化,既可市惠,又可使其知难而退。哪知此女仇怨太
,
如烈火,心志
定已极。一见被人占了先机,始而以全力拼命。继见仇人在大金刚佛法卫护之下,所有法术法宝全失效用,自
反被佛光困住,挣扎不脱,觉着百计皆穷,仇报不成。又听了几句讥嘲之言,不由怒火中烧,恶狠狠咒骂了几句,冷不防自行兵解。双方冤仇固然更
,无意之中又背了禅师训诫。到了开关之期,再往求见,便遭峻拒,不能
门,再三求告,也无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