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章失踪(2/2)

就这样,一家人都没有在意,吃罢早饭,听到队长贵亭叔敲了破车轱辘,这个吊在椿树上的简易的上工钟,都抄起农,懒洋洋地上工去了,谁也没有继续追究七太爷究竟去了哪里。

七太爷今年已经九十七岁了,不挑吃,不挑穿,腰板直,牙也整齐,连睛也不怎么非常健壮。他属于“五保”可以单独过日,但他自己没有起锅灶,五保的待遇全给了杜小宝家。因为姓杜的就他们这几人家,长杜小宝四辈的七太爷其实已经了“五服”他能够成为杜家一人,完全是因为他是个孤寡老人,无依无靠,又不能由外姓人供养,才落到小宝家的。到了这把年纪,在生产队里活不记工分,生产队给他的最大五保待遇,就是只给他分一份定补的粮。他因为好,又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所以农活并没有少,也没有任何报酬。除了杜家要他吃饭以外,他在全生产队的人心中,完全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老人,没有一个人关心他的健康和神状况。在杜家,虽然他是杜小宝爷爷的爷爷,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敬重,也是一个多余的人,待遇比一个牲好不了多少。

捧着一大碗饭,在院溜溜地吃着、喝着的时候,小宝发现七太爷还没有回来,小宝爷爷就叫小宝去屋里喊七太爷回来吃饭。

小宝很不情愿地撅着嘴,一蹦一地跑到村西的生产队里的屋院,没有到院里就大喊:“太爷,太爷,快回家吃饭哩。”要在往常,七太爷一定眉开笑地从屋里走来,颤巍巍地揽一下小宝,然后一老一少牵着手,迎着柔和慈祥的光,踏着山村坎坷不平的路,回家里吃饭。这个情景,如果让北京的民俗学家或者画家们看到了,一定会抒发不少慨,认为这是一典型的天之乐,或者挥毫泼墨,画一幅恬静优的山乡风俗画。可是今天,等小宝推开了七太爷住的屋,几犋耕打着响嚏,咕嘟咕嘟地倒沫(反刍),却没有看到七太爷的影。小宝虽然没有见到七太爷,只要跑到了这个屋里,就算已经完成了任务,回去给爷爷了差。嘟囔着:“这老东西,还是这么不着调儿,到现在不回来吃饭,也不知死到哪里去了?”爷爷喝了一声:“哈,胡说些啥?给他留下饭就行了。”

多少人私下议论起这个老人,都慨地说,人啊,其实不需要活那么大岁数,老到一定程度,就人嫌狗不待见了。一家,有三代人就足够了,没有了亲儿,孙再孝顺,也没有多的亲情。更何况小宝的爷爷本不是七太爷的亲孙呢。

常言说,孝贤孙,隔代最亲;过了三代,谁也不。这个理我们寨人最有切会。这会的来源就在七太爷上。

中午,仍然没有见到七太爷回家吃饭,一家人就有些心慌。爷爷和爹爹都去了屋院,在七太爷睡觉的草池里,蓬蓬的麦草上,一条破棉絮被褥还在,这老只穿了一衣服,带上他的红宝书包和烟袋走了。究竟去了哪里,小宝父亲问其他几个把,谁也说不清楚,爷爷就说:“哈,别他,跑得饿了就回来了。”

虽然这事儿在寨村里没有引起多大轰动和震动,但七太爷确实是突然失踪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