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院里有电话,那条专用的电线,就从杜小宝家门前扯了过去。电话线有两个功能,平时通电话,早上、中午和晚上,还通一两个小时的广播。公社里的墙上,就安了一个广播匣,是一个木制的一尺见方的方形盒
,油漆成红
,中间挖了一个圆孔,蒙着一块黄布。刚安上时,周边群众都很稀罕地来听广播。小宝他们一群孩
猜想,广播匣
里边说话的、唱戏的,一定是些从电线里传过来的小人人儿,使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四方匣
,怎么可能容纳下那么多人?这些人不说话、不唱戏时,也不知在里边吃的什么,
的什么。
公社院里的小广播,挂上一年多以后,就开始病。有时正在大声广播着,突然声音变得极小了。县里邮电局的领导,派来技术人员修理,通过检查线路,没有发现问题。后来找到了原因,原来,在这一条从上边传来的电话线上,
到
寨村里的那一段,吊上了好几个小小的扬声
。这是寨
里几个大孩
的,他们从县城亲戚那里,搞来了这
小玩意儿,爬到通向公社的主电线杆上,扯下一
铜线,接在小扬声
上,再用一
线
接地,到了广播时间,就可以收听广播了。有兴趣的话,还可以监听公社领导与上级的通话。这
小小的扬声
,是一个黑
的小圆盒
,依靠
在一个磁
上的线圈振动,带动盒盖上的金属发音
声。声音并不大,但功率大、耗电量太大,一接到主线上,就把通向公社的广播电
耗散了许多,所以公社院里的广播匣
,肯定不会太响了。
一句台词:“我说同志啊,以后别再叫我老大爷了,别看我年纪大了,我还是个民兵啊!”可惜在那时候,电影里没有恋镜
,要不然,山里伤风败俗的事情就会更多一些。有人说,元叔和凤姑好,是元叔替他妈送信办成的;有人说,其实不是在送信时办成的,而是两个人在看电影时,挤挤扛扛、摸摸索索搞上的。反正这事情只有他们两个人才最清楚。我只是在这里猜想,当元叔拥抱着凤姑的时候,肯定也多么想如同《列宁在十月》里的瓦西里那样,拍着哭哭啼啼的凤姑的脊背安
说:“面包会有的,
也会有的…”可他连这
可怜的幽默也不敢有,这句台词必定哽咽在
里说不
来。
发现了这现象以后,邮电局的人住在公社院,白天打牌,夜里
来检查线路。偷袭了几回,没收了好几个这样的小喇叭,并且张贴通告,如果再发现有人私接小喇叭,以破坏“三大革命”论
。从此,几个大一
的年轻人,就不敢再私接小喇叭了。漏网的小扬声
,竟然
落到杜小宝手里一个,他不仅学会了偷偷地接在公社的电线上听广播,而且把里边的线圈拆下来,重新缠绕,把里边的磁铁去掉再安上,反复试验,试图
明白其中会发
声音的奥秘,让他失望的是,除了
到接到了通向公社院的主线路上时,只要来了信号,把小扬声
的线
在嘴里发麻以外,其他什么
理也没有
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