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上遇到了很多你以前没有预计到的困难,你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是这样吗?”洛南仍是在使用“人本主义”的沟通方法,试图和梁佳怡建立共情。
“恩,没错。”
洛南舒了一气。似乎终于找对频率了。
梁佳怡犹豫了一下,开仍是泛泛而谈:“各
事。老板外行指导内行,同事之间勾心斗角,还有些无聊的有钱人想要来搞潜规则,天天看到的都是不省心的事。有时候真的后悔
了这一行。”
接下来他不断地用“内容反映”“情反映”等小技巧,不断地共情,逐渐地和梁佳怡建立咨访关系。虽然犯了几次小错,咨询过程有些磕磕拌拌,但效果还算不错,梁佳怡慢慢地打开了话匣
。
他的心里充满疑问,却没有时间去思考,保持专注倾听已经耗尽了他的全力,让他再没有别的闲暇去思考,只能凭本能应对。
梁佳怡目光呆滞,却微微地前后晃
,两只手
地绞在一起,连指节都发白了,显示
她内心的激
。
前半句话是他在尝试和梁佳怡“共情”后半句则是“化”但是这样应用是否适当,洛南也没有把握。
洛南了解了许多信息,但就像是许多的新鲜材摆在了一个从没
过菜的人面前,不知该从何
手。书本上教的东西很多,他在心理沙龙上
助手也有过许多
会,但此时他只
到虚弱和无助。
过了一会,梁佳怡开,小声说:“我也不知
,说不清。工作上很烦,
情也不顺心,每天晚上都想躲在被
里哭,但是第二天又要笑脸迎人,好累。”
择的继续了解的方向,一是了解痛苦的程度、持续时间等,判断是否是抑郁症或焦虑症等;另一个方向,是去了解哪些
的事情造成了梁佳怡的情绪低落。
该抓住哪条线继续问下去?该怎么对梁佳怡的情况行诊断?共情
得到不到位?咨访关系算是建立起来了吗?
洛南没有促。这个时候来访者正在思考,咨询师应该给予来访者一
沉默的关怀。
她从初中起成绩就比较好,后来考上了外省的985大学,毕业后回到芙南省的省会城市上,找了个并不对
的工作。
听起来像是对抑郁症状的描述。洛南没有急于下判断,继续用温和的声音说:“我能会这
受,样样都
了,但是不得不
撑着。工作上发生了什么让你很烦?”
比如梁佳怡生于本省的农村,今年25岁,家里还有个妹妹,她父母
情不太好,经常吵架。在家里,妹妹比她要受
些,但她和妹妹的关系还不错。
在这过程中,他有意识地引导话题,了解了梁佳怡许多的个人信息。
她在大学时一直没谈过恋,这个男朋友是她的初恋,两人因为
原因闹得关系很僵…
洛南略一思索,决定先选择后者。他没什么咨询经验,完全是摸着石过河,也不知
自己的决断对不对。心里忐忑,自然形诸于外,使得他的声音听起来显得信心不足:“那,到底是哪些事情让你不开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