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一十四节震惊四方1更(2/2)

陈凯之引用的,乃是后世的对税的理解。

呼…他忍不住:“那么,又该如何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呢?”

又连说两个好,甚至他心里认为,单凭这个论,就足以靠一篇时文,震惊天下了。

“赋税的本,不在于征,而在于用,一味的在征取多寡上文章,以学生浅见,不如在用上文章,朝廷理应将心思放在用上,如何使税赋不至损耗,如何至税赋不至贪占,又如何使它们用在该用的地方,才能到利国利民,若是一味减轻,那么要朝廷,要天下各州府又有什么用呢?先生,这是学生的浅见,还望先生赐教。”

“先生?先生…”

经济之的本意,就是要切合实际,这数百年来,每一个人都民减赋,可事实上,减赋当真对万民有好吗?税赋越来越少,朝廷所能开拓运河的能力越来越低,官兵的质量越来越差,每一次赈灾,都是捉襟见肘,所谓的教化,于形式,喊得倒是凶得很,可穷苦的人,又有几个能读书呢?

他顿时汗颜,凝视了陈凯之老半天,才绷着脸:“这是你哪里学来的理?”

陈凯之苦笑:“先生,学生在问,先生以为如何?”

因为这数百年来,大陈朝的大儒们,几乎是统一的径,都是以减赋为主,在天下人的心里,减赋便是民,这几乎已经形成了定式,本没有人会往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上去想。

陈凯之继续:“既然如此,那么朝廷不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方面下手,尽力使这赋税用到该用的地方,却是一味的减轻赋税,这便是不负责任之举,因为国家想要安定,就必须练兵,一旦灾祸来临,百姓们颠沛离,朝廷就必须赈济,陈旧的路,需要修葺,百姓也需要教化,修建学堂。这些,无一不需要赋税,减轻了赋税,若是现了边患,朝廷不能尽安民之责,发生了灾荒,朝廷想要赈济,却不可得,以至饿殍遍地,那么,这到底是民还是害民呢?”

越是减赋,结果百姓们,哪里得到过什么实际的好?河堤不修筑,一个大,便是数十上百万百姓一年的收成毁于一旦,明明只是一河之隔,却因为不曾修桥铺路,结果两岸的百姓,却不得不绕了数十里的路,才能到达彼岸。

刘梦远呆呆地看着陈凯之,这一次,是他恍惚神了。

当然是税,因此税赋,几乎是任何形式国家的本。

而国家不能生钱的,钱从哪里来呢?

正因为收税乃是本,那么作为国家,应当的该是如何税赋用在刀刃上,因此才需要审计,需要监督,需要论证,但是…却绝非是减税。

刘梦远又懵了。

刘梦远老半天不吭声,陈凯之心里苦笑,低声唤了他几句。

这一次到刘梦远茫然地回过神来,:“你…你说什么?”

他目光炯炯,说了一个好,表达了自己对陈凯之答题的满意。

陈凯之总不能说,这是自己上辈学来的吧,因此他淡淡笑:“只是学生自己瞎琢磨来的。”

他一开始觉得,陈凯之这是‘奇谈怪论’,可细细一思,竟是觉得有些恐惧,因为陈凯之的话,一丁都没有错。

“啊…”刘梦远想起来了,方才陈凯之在答题,而自己因为他的题答得太好,就和陈凯之所说的一样,不自觉的,开始权衡起陈凯之答题的利弊,所以…

刘梦远竟是呆住了,一脸的震惊。

新的大门。

可陈凯之一番话,真是将刘梦远醒了啊,他甚至相信,若是陈凯之拿这个去跟别人说,只怕许多人也会醒。

单凭这个回答,足以震惊四座,也足以让人耳目一新,甚至…这还给人一切合实际的觉,这样一想,竟发现果然那轻税赋,确实有些不太实际了。

这…才是经济之啊。

前几年,山越叛,朝廷仓促平叛,可只因为库中的钱粮不足,竟还要向富告借,官兵的武备松弛,一场叛,足足持续了一年之久,死了多少军民百姓?

刘梦远终于气,吐了一个字:“好。”

接着,似乎他还意犹未尽,又:“好,好啊。”

其实很简单,减税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国家的职能需要发挥,一味的减税,只会弱化国家的作用,而国家的职能一旦弱化,一旦灾难来临,或是国家受到侵略,甚至是路的修建,农田利设施的修筑、医疗、教育,这些,都是需要钱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