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礼以定情,原情以道性,复性以一德,成德以叙命,和命以安生,而天下自尔治,万物自尔得,神志不劳,而真一定矣。”《黄帝内传》又模仿《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编造西王母向黄帝讲道、授图像的故事,曰:“王母授帝七昧之术。帝曰:何谓七昧?王母曰:目昧即不明,耳昧即不聪,口昧即不爽,鼻昧即不通,手昧即不固,足昧即不正,心昧即不真。但心不乱即真矣,目不昧即明矣,耳不昧即聪矣,…是知七昧其要在一,一之稍昧,六昧俱塞,则一身不治,近于死也。”又曰:“王母饮帝以碧霞之浆,赤精之果,因授帝白玉像五躯,曰:此则元始天尊之真容也。又授帝二仪本形图,还丹十九首。帝乃作礼,置于高观之上,亲自供养,后妃臣妾莫得睹之。其观上常有异色云气,奇香闻数百步,时人谓之道观,道观之号自此始也。”《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所起》又称黄帝是灵宝经的传人,曰:“今传灵宝经者,则是天真皇人于峨眉山授于轩辕黄帝。”唐僖宗广明二年(881),王瓘对诸书所记黄帝修道事进行整理,成《广黄帝本行记》,是黄帝修道成仙的系统总结,称:“黄帝以天下既理,乃寻真访隐,问道求仙,”于是历访诸山问道,最后道成“有黄龙垂胡髯迎帝,帝乘龙天。”道教奉黄帝为古仙人,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称之为“玄圃真人轩辕黄帝”列于第三中位太极金阙帝君之下的左位。道士多托黄帝之名以著书,现《道藏》除收医书古籍《黄帝内经》外,托名黄帝之《阴符经》是其最著名者。托名黄帝的方术书则更多,如述外丹术的有《黄帝九鼎神丹经诀》;论占卜的有《黄帝龙首经》《黄帝金匮玉衡经》《黄帝宅经》;论选择嫁娶吉日的有《黄帝授三子玄女经》;论杂法仙术的有《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黄帝太一八门入式秘诀》《黄帝太一八门逆顺生死诀》等。
旧时一些地区尝建黄帝庙或轩辕庙,多以之为古仙而奉祀之。《山西通志》载有多处黄帝庙,其“一在曲沃县城中,明正统间里人掘地得古碑,…其阴赞文曰:‘道德巍巍,声教溶溶,与天地久,亿万无穷。’因立庙。”河南、陕西等地亦有黄帝庙,《河南通志》云:“黄帝庙有二,一在宜阳县西,一在阌乡县东南,世传轩辕黄帝铸鼎于此,故立庙焉。”AK道教宫观中尝有黄帝殿、轩辕祠。如四川青城山常道观既有三皇殿祀伏羲、神农、黄帝,又有轩辕祠专祀黄帝。
黄帝三百年的传说。宰我从荣伊听到,问孔子,孔子也不信,他回答是黄帝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得其利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所以说300年。(大戴礼记.卷七.五帝德)其实黄帝也是一个部落联盟,据《春秋命历序》说一共传10世,1520年(《易纬稽览图》年数同),周武王时封黄帝后代于祝。
[编辑本段]九、“道教所述黄帝”
道教所指称的黄帝大致有五种情况:一是中央央元灵元君;二是中央黄帝;三是日中黄帝;四是中岳黄帝;五是历史传说人物黄帝。这里所说的便是历史传说人物黄帝。
黄帝,一说姓姬,号轩辕氏。《帝王世纪》:“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日附宝。”“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都野,感而有孕,孕二十五月,生黄帝于寿丘。”二说姓公孙。《云笈七羲·轩辕黄帝》:“轩辕黄帝姓公孙,有熊国少典之次子也。”称西王母遣女传《阴符经》三百言及兵符、图策等而战胜蚩尤“黄帝以天下既理,物用俱备,乃寻真访隐,冀获长生久视。”
其实黄帝是中华民族古代领袖中最杰出的一位。相传古代帝王,如尧、舜、禹及夏、商、周三代首领均为黄帝的后裔。黄帝曾居住在涿鹿,曾联合炎帝族打败了九黎族。其后黄帝与炎帝发生冲突,黄帝战胜炎帝而定居中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故黄帝被公认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据《史记·封禅书》和《云笈七签·轩辕黄帝》记载:黄帝且战且学仙,常游天下名山与神相会,修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百余岁得;神通,于荆山铸宝鼎成功即有龙垂胡髯以迎之“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他还“登崆峒山见广成子问至道”“东到青丘山见紫府先生受《三皇内文》”“南至青城山谒中黄丈人”“登云台山见宁先生受《龙跷经》”问正一之道”又“练石于缙云台”“合符瑞于釜山,得不死之道”黄帝飞升后,为“太一君”后来“享之列为五帝之中方君也”台之为中国历史传说之“五帝”
黄帝最初的神职盖为雷神。《春秋·台诚图》称黄帝起于雷电,并说:“轩辕,主雷雨之神。”然黄帝以雷神崛起后又为中央天帝,位为最尊。《淮南子·天文训》:“东方木也,其帝太嗥,其佐句芒,执归而治春;…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祝融),执衡而牿夏;…中央土也,其帝黄帝;…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禺疆),执权而治冬。”这和苗族古歌说他们祖先“格蚩耶老”(可能是蚩尤)的对手是雷公是一致。大概黄帝最初和风伯等都是神农氏诸侯,担任雷的巫帅。
目前:道教有许多经书传于黄帝,如《黄帝九鼎神丹经》、《黄帝内经》、《龙虎经》、《阴符经》等。《真灵位业图》中,排列神仙位次,称他为“星圃真人轩辕呈帝”列在第三神阶的左位。
[编辑本段]十、“陵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