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十七章我给予你们藩国地位(2/2)

至此,大清帝国便控制了领海外围北至鄂霍次克海、南至爪哇海、西至印度洋的广阔海疆。而在这一海疆线内的陆地、岛屿、海洋等在得以开发后又能为大清帝国本土的发展提供大的资源支持,基本上取得了与当代世界国宗主国-民地系相似的好。而这也正是康凡的行动目的。

主国,要求与大清帝国重新恢复原来密的宗藩关系,并向大清帝国提了为其提供武力保护的请求。不等大清帝国表态,各国纷纷发动武装起义,公然对当地的法国和英国民政府宣战。4月,整个中南半岛已是战火纷飞。

但英国只是投资在这里修建了个空的海军基地,并没有驻泊大型主力战舰,驻军规模与基地的投极不相称。英法两国都是这样考虑的:在远东地区,一时还没有实力大到足以挑战他们的敌人,当然也就没有派驻主力队的必要。即便一旦有事,到时再从欧洲派兵前来也不迟。因此,北宁军队取得胜利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而且,在拿下新加坡后,北宁海军就轻松获得了一个设施和规模均很理想的海外军事基地,实在是个意外的惊喜!

如此一来,大清帝国就被中南半岛诸国集推上了无法回旋的境地!康凡即使没有即刻兵中南半岛的计划也得兵了。

这样,在1915年5月30日这一天,大清帝国向全世界宣布:大清帝**队为维护周边地区和平的宗主国队继续留驻中南半岛各藩国,至于何时撤军,将视中南半岛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地区局势的变化而定。随后很大度的将英、法两国战俘全遣送回与缅甸邻的英属印度,并将英、法两国在中南半岛遗留的资产全返还给了各国政府。

1915年5月,大清帝国向全世界宣布:为保护大清帝国在中南半岛地区的侨民利益,也为了维护周边地区和平、稳定局势,支持中南半岛地区人民反抗民统治,谋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以及回归大清帝国宗藩系的行动与意愿,大清帝国将涉。随后,代号为“归巢”的作战行动开始实施。

还有就是新加坡。

从1826年开始这里就成为英国的民地,并且随着之后蒸汽动力船舶的使用和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以及东南亚地区橡胶植业的发展,新加坡逐渐成为航行于东亚和欧洲之间船只的重要停泊港与全球主要的橡胶和加工基地,大批中国移民从福建、广东、海南等地来此谋生,构成了这里主要的社会人,成为当地社会一极重要的政治、经济力量。到20世纪初,新加坡上升为英国在六甲海峡周边民地的政府所在地,社会更加繁荣。

而在此前,英、法两国在这一地区派驻的本就不多的几艘海军主力战舰也都已被调往大西洋,剩下的那些次等战舰能逃的逃了,逃不了的也就只能投降了,致使北宁海军还未及动就失去了对手,从一支一线作战队变成了一支为陆军队运送后勤资的二线队!一直想成为大清帝国藩国、享受武力庇护的暹罗也在此时终于夙愿得偿,拥有了与其他中南半岛国家相同的份,北宁军队随即驻中南半岛诸国,迅速完成了防御署,重中印、缅印边界地区防御,以应对驻印英军可能的陆疆犯。

新加坡是英国在远东地区最重要的海军基地。这个面积虽然只有7百多平方公里的弹岛国却在中南半岛最南端,扼守六甲海峡南面,极战略价值。

由装甲机械化队组成的北宁军队在陆军航空兵的空中支援下大举越过中越、中缅陆地边界,分成多钢铁洪,在中南半岛诸国民族解放组织武装力量以及当地民众的全力协助下,长驱直,所过之,英、法驻军纷纷放弃抵抗,缴械投降,使“归巢”行动仅用了21天就轻松结束了,而且几乎可以称为是兵不血刃!

这样,在控制了中南半岛后,南海将不再是大清帝国印度洋方向的海防最前沿,而是将防御范围向西前推至缅甸、暹罗沿海一线,战略意义非同小可。

以印度这块英国最看重的、在亚洲最大也是全球最优质的民地为例,这里的陆地面积和人都是英国本土的十几倍,各类资源极为丰饶,但英军驻军也只有区区6万多人,其他亚洲各小块民地就更别提了。

“归巢”行动之所以实施得如此顺利,除了北宁军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外,主要原因就是英、法两国在这一地区的驻军已经很少,而且以步兵为主,本无法与北宁陆军装甲机械化队相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