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和生存环境仍保留着记忆所以应该建立一种年代感。而自己本来认为所处时代是周朝的可是“台院”、“士族”这两个词一入耳立刻就不再是同一种感觉了。
“士族”现象是从东汉时期起源的经历魏晋南北朝没落于唐朝中后期。
“台院”则是“御史台”的一个部门御史台最初分为台院、殿院和察院后来虽然多次更改机构名称不过三院的老名字还是为人所熟知的特别是台院几乎御史台的下设机构改名之后都叫什么什么台快成为统称了御史台始于南北朝到明朝初期朱元璋登位问他的手下御史台是监察什么的手下大臣回答说“什么都察”于是便被朱元璋改名为“都察院”当然这些是当年小白的法制史老师开的玩笑不过却可以有效的加深记忆。这都是《中国法制史》和《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学过的内容作为许琼前身的老本行又是司法考试的内容自然记得再清楚不过。
这两个词同时出现只能证明现在所处的年代是从南北朝开始到隋唐的这段时间。
而大福二贵曾经告诉许琼现在是“大周长安二年”年号是绝少有四个字的所以前面的“大周”应该是国号。
从南北朝到隋唐之间的时间内本有两个“周朝”:北朝末期的“北周”政权和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周”政权这两次国号都会被称为“大周”
而如果把“士族”这一概念做引申理解因为这一概念在失去其真正意义的时候也许会变成民间俗语来使用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政权也有可能同时出现“台院”和“士族”这两个词汇。
许琼暗暗吸了一口气本来因为此处在河南附近是周朝国都的势力范围自己已经快认定此时就是周朝了可是经不住几句话说的又好象不是了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确定自己所处的“大周”究竟是公元前的那个“大周”还是公元后的那三个“大周”之一。
雨宁见许琼好象呆了一般忙轻声唤道:“公子公子?”
许琼如梦初醒般道:“纸…”他已经有了主意若这两个小姑娘知道纸是何物就证明自己身处公元后的三个“大周”之一因为周朝是没有纸的。其实他在昨天就可以想到的只不过因当时心乱没在意灯笼是不是纸做的。
雨宁忙对彩虹道:“快去拿纸笔来!”显然她比彩虹的身份要高所以处处使唤着彩虹。
许琼心中一阵狂喜:朝代越近自己就可以越快的融入这个社会而根据自己所见的人宽袍大袖的衣着很可能不是北朝高氏统治下的“北周”这样一来唐朝是公元六百多年后周可能在公元九百年左右与周朝一下子拉开了一千多年的距离这时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都是自己更加能够快了解的并且由于唐朝的特殊性进入到现代的中国人对古代史的认识一般都是以隋唐为分水岭的隋唐和之后的历史都更加熟悉而之前的历史就只对三国、西汉和东周战国比较熟悉了这其中不外乎几本传统名著的功劳许琼当然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