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女随着诗声而跳起了醉舞,在灯光的照映下,她柔弱的身姿不断左右倾倒,都化作曼妙婀娜的舞蹈。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少年念道。
胡女合着节拍绕行一圈,忽然就一下蹦跳的站定在他面前,双手叉着纤腰,笑容娇憨。
“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
少年低落的话声一出,胡女的笑容凝固、消散,转为怔怔的,她也听到了,不再是琴弦鸣奏的乐声,而是城头上慌急的号角声,城外敌军的喊杀声。
那时,安史之乱,烽火连天,大唐由盛转衰。大食、吐蕃趁机入侵,凉州沦陷,玉门关破,河西走廊被切断,安西与中原路绝,大唐一分为二。
河湟之耻!汉家儿郎处处与獠贼格斗至死,城破,衰弱的老幼或被屠杀,或跳崖殉国。
曾经有着万里疆域的安西都护府,今天在西域孤军坚守,苦盼唐军的到来,收复河山,重振唐威。
只是犬戎步步进犯,安西的领地越来越小,他们这些遗民已经,守不了多久了…
“胡腾儿,胡腾儿。”少年望着胡女,话声哀哀“家乡路断知不知?”
也许这一生,她回不去故国,他也回不去长安了。
也许这般光景,剑,酒,茶,诗,舞…大唐,将要就此消逝了。
也许一千年后,你我的子孙都只能在梦里,才能看到故乡的风景。
胡女的棕眸涌起了清泪,哽咽哭泣。
这时,陶笛声停下了,胡舞也都停下了,但是观众的哭泣声停不下来。直播镜头拍去,男女老少,一张张的面容皆在潸然泪下,有人甚至是痛哭流涕。
有一征夫年七十,见弄凉州低面泣!河湟之耻,千年后再回顾,依然痛彻心扉。
突然间,戏院观众席爆起轰然的掌声,三千多名观众纷纷起立,他们不发一言,只是含泪地鼓拍双掌,给舞台上的演出者们,给曾经顽强奋战的祖宗们!
“大唐!”渐渐,从年少的观众起,所有观众脚下踏地,拍起了整齐的节拍,一遍遍地齐喊:“大唐!大唐!大唐!”
那必也是儿郎冲阵杀敌之声,那必也是老弱跳崖殉国之声。
网络视频中,网友们也已经把心声化作弹幕,刷满了屏幕:“大唐”“我大唐!”“壮哉我大唐!”“家乡路已复!”“大唐万岁”…
“大唐!”长孙姑娘也在起立鼓掌大喊,眸光奕奕。卢惠晴问:“几分?”她说:“100分。”这作曲之人是谁?这赋诗之人又是谁?想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