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四章招纳工人(2/2)

成本方面,除了购买原材料棉,招收黎族工人的工钱也不了几个钱,而厂房建设属于一次,加上这个时空基本上没什么税费,这么算下来,成本也不到哪里去,而产量则是完全秒杀家手工式生产。

夏天南还没确计算生产效率提与成本降低的数值,也无法确定的价格,但略地以珍妮机对传统纺车的效率对比,可以大致估计自己的棉布与传统方式生产的棉布生产效率比不会低于8:1。

他答:“价格可以比市价低两成,每月可以布五千匹。”

通过盐场的买卖,他对夏天南印象很不错,明且有野心,既然对方郑重提棉布买卖,肯定有利可图,不妨。于是回:“敢问夏老弟,价低到底低多少,货多又是多少?”

当下试探着问张明礼:“倘若我制的棉布,比广州市面上的价格低,质量更好,而且货量很大,张兄是否有兴趣考虑下布匹生意?”

夏天南觉真是想打瞌睡就有人送上枕,历史书上说琼州黎汉之间矛盾很,冒冒失失冲黎族聚居地是件很危险的事情,有这么一个向导就好办多了,当下连连称好。

两人一拍即合,当下商议好张明礼留下一名随从在临方便两边联系,等待布厂开张货就正式易。一切议定,张明礼带着好心情告辞。

工人的事有了眉目,夏天南的心情好了很多,开始考虑销售的问题了。工厂开工后,生产的大量棉布显然不是一个小小的临甚至琼州的市场能容纳的,本地购买力有限,必须打开大陆市场,而目前的最佳选择无疑是广州。

说到开辟广州市场,他看向张明远,这不就是一个现成的渠商吗?至于盐商改布商,相信只要有钱赚,什么都不是问题。

他主意打定,当即表态:“老弟若是信得过我,这每月的布匹由我包销。”

海盐生意,本钱小,所以也会往黎人落贩盐。卖盐给黎人,虽然量少、路远,但价钱很。他对附近的黎人落熟悉,可以为夏老弟向导。夏老弟初次与黎人打,有向导就容易的多。”

第二日一早,等到张明礼派来的向导一到,夏天南就带着杨由基和二十名护卫队员,向导指带上几袋盐和十几把铁制农踏上了前往黎区的路途。

张明礼迅速计算起来,市价六成的价,也就是每四匹布1两8钱银2两4钱价格售,4匹布利就有6钱银,千匹布就有225两银,五千匹布就是750两银,一年下来就是将近一万两银,这比冒着风险贩卖私盐安全稳定的多,的确是门好生意。至于货的现金,盐场那边只需一月一结账,不必投大量银钱,从族人那里筹集的银钱可以用于买卖布匹。

张明礼听了为之一振,广州市面上等棉布为四匹3两银,销量很是不错。假若以每四匹2两4钱左右的价格投大量同等质量甚至更好的棉布,对整个广州布匹市场的冲击可想而知。他问:“上等布市价每四匹3两银,假若我要货,老弟给我什么价格?”

说到棉布,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不过广州市面上的布匹生意一直被几家大的布行把持,售价波动很小,利增长空间有限,而且大的布行压货所需钱财颇多,是他承受不起的,所以之前他一直没考虑过这行业。

纺纱环节一个工人可以抵得上八个人的单位产量,加上工厂可以三班倒,而农只能农闲时工作,每年一百个工人起码可以抵得上千个家的总产量。夏天南初步打算招收两百到三百人,略估计下,以每月五千匹计算吧。

张明礼虽说的是盐生意,但是不甘心就一直这么小本小利的下去,才会有借钱包销半年产盐的举动。

夏天南想了想,反正怎么都是赚,开辟市场才是当务之急,自己暂时没力同时兼顾生产与销售,还是专心抓好生产吧,培育忠诚的渠商是不错的选择,于是他回答了一个让张明礼非常心的价格——“市价的六成!”

但贩卖私盐也有很多不足为外人的辛酸——虽说如今朝廷对私盐的控形同虚设,一旦碰上巡检还是财货两空;像他这样规模较小的私盐商人,还得在大盐商的夹击下生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