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南从袅村
调一些年纪稍大些的妇女作为火药车间的劳动力,这些妇女
纺织厂的
度劳动颇为吃力,但是胜在耐心和细心,火药
制不需要多么
细的手艺,也不需太多
力,只要
照比例添加硝、硫磺和木炭米分就行了,她们完全可以胜任。
刺刀是燧发枪时代划时代的发明,其意义不亚于燧发式火取代火绳
火。由于刺刀的
现,使得火枪兵不需要长矛兵的保护,在保持远程打击能力的同时,
备了一定近战能力,面对骑兵时,也不再像以往一样脆弱,从此纯粹的火枪兵取代了火枪与长矛并存的战斗方式,盛行一时的西班牙大方阵就此消亡,线列战术和空心方阵(主要对付骑兵)开始
现。
接下来就是制黑火药,火药车间不宜
挨枪炮生产车间,为了安全起见,选在了百仞滩岸边,离火枪车间和未来的火炮车间有一段距离。其实这个时代的黑火药威力不大,没有密闭容
的情况下,只会燃烧而不会爆炸,这么
也是以防万一。
最后的压轴戏是式刺刀的卡座,在枪
安装
动式卡榫刺刀及刺刀座,使得刺刀
固不脱落并且不影响
击。虽然现在还没造
合适材质的刺刀,但预留
装备刺刀的卡座也是未雨绸缪。
林伟业的指导枪用发
火药的最佳
比为硝、硫、炭各为75%、10%、15%,炮用发
火药的最佳
比比率为78%、8%、14%,这是1825年英国化学家歇夫列里
据试验得
的黑火药最佳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
来的。
林伟业不满地拿回枪:“煞风景,这枪是近代工艺的结晶,是艺术品,这第一把枪,我收藏了,要试枪,另外找一把去试。”其实想试也没法试,火药都还没来得及制。
林伟业陶醉地欣赏这把18世纪诞生,一直使用到19世纪的名枪,低碳钢材质的枪闪烁着金属的光芒,黄铜
件的
缀让枪
看起来熠熠生辉,符合人
工程学的枪托看上去是那么的和谐,整把枪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啊!
方便士兵长途行军;用黄铜制作2个小铜固定在枪护木下缘作为通枪条存放的地方。
夏天南可不敢得罪总设计师,嘿嘿一笑作罢,心里,盘算着等新枪量产了一定开几枪试试威力。在林伟业的建议下,整个工艺
程分为枪
制造、枪机制造、刺刀制造(暂时空缺)、整枪组装四大环节,参照现代工厂
线作业的方式分工合作,而不是传统的一个铁匠负责整把枪的制作,大幅度提
生产效率。
夏天南没有欣赏工艺的艺术细胞,他一把夺过枪“开一枪试试,是骡
是
拉
来溜溜。”
在林伟业的指导下,通过王一锤的手艺,一把山寨版褐贝丝燧发枪提前一个世纪诞生了,这把枪全长1。4米,重约4公斤,预计装上刺刀后全长可以达到1。9米,基本上接近一长矛的长度了,近距离可以作为长矛刺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