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169不征之地(2/2)

只是杨长帆与海峰,实在是火不容,积怨太

疑虑渐渐打消,杨长帆拜汪直为义父,为保沥海家人,佯报死讯,易名汪东城。汪直为试他,刻意安排几次跑商,他也都满载而归,倒也是个可用之人,到底是在大明场面上混过的,少年老成,比海峰要稳重许多。

但最后一重疑虑依然是存在的。

城主自称徽王,号五峰船主,亲近一些的后辈称其为老船主,弗朗机人认为这是东方人对“教父”的另一阐述。

再看此人相貌,五十,长须尖脸,目颇有威仪,还当真是一副郡王的样

大型福船十余艘,往来熙攘。

汪直起初还疑虑这是一反间计,可这计怎么都说不通,为了取得自己的信任,搭上徐海余未免太大方了,再者说,你混来又如何?能改变什么么?

城中大厅,十余人集会议事,无论场面布置,还是家装饰摆设,竟同明朝总督府议事厅如一辙,纵观全场,尽是汉人。

满是疑心的他接受了这个大馅饼。吞并了徐海旧,就此东海再无敌手。

真正见过汪直的人必然叹,此人从到脚,没有一像是海盗的样

一白衣貌青年立于他侧,通读手上书信,汪直则不断扫视面前这十余人,观察他们表情细微的变化,他尤其看重次席一个方脸男,总想读透他的心。

两年前,海峰回九州前三日,杨长帆找到了汪直,送上了即便是汪直也难以想象的大礼——徐海余万余众,王翠翘,外加当儿

现在就是最终试探的时候。

至于对于杨长帆本人目的的疑虑,他也渐渐打消。照杨长帆的说法,他惹到东南第一号人,早晚是个死,被派往九州证明了这个说法,海峰的归来更印证了这一。胡宗宪只要在东南一天,他便誓死不归。

徐海余是军队,王翠翘是女船主,儿虽然不重要,但可见其诚意。

杨长帆的表情没什么变化。在这里他不叫杨长帆,叫汪东城,不要问他为什么,他就是要叫汪东城。

再看坐于首席者,着青袍,纹绣甚是哨,两肩绣粉米各一、两袖藻与宗彝各三,若是熟悉大明朝廷服饰的人一看便知,这正是郡王衣装。

久而久之,汪东城、王翠翘也渐渐站稳脚跟。加上了这二人的辅佐,汪直如虎添翼,横行东海。杨长帆更是善于奇技巧,屡屡献来稀奇品,饕餮,颇得汪直心。

若是海峰先杨长帆一步回九州,汪直必拿了杨长帆的人。可偏偏海峰回来的时候,杨长帆已经是汪东城了,老船主、徽王不能尔反尔的人。

这个人,总能早一步面对变化,那么前的变化他又如何应对呢?

汪直并不知杨长帆是如何说服的王翠翘,如何收服的徐海余,他也并不相信杨长帆,但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接住了总不算吃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