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护院?”愣了一下的李安然,这才把这个称呼跟程嗣程大将军联系在一起,当下笑着说
:“既然是护院,那就是自己人,你看着安排吧,别怠慢了就行。”
正好李安然写得是两篇,苏小媚和湘云一人拿了一篇,然后也顾不上别得什么,就这样跪坐在那里,全神贯注地阅读了起来。
“诺。”领命的陈伯玉瞅着自己这主
貌似忘记了什么,于是不得不又提醒
:“少爷,不知程护院他们又如何安排?”
看着两个妹纸时不时瞄向自己的神中,仿佛闪烁着崇拜小星星的神情,即便这《三字经》、《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并非自己所创,但李安然依旧有
很
的
觉。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
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
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要说这《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虽然只是启蒙教材,但因为创作的时代相对于大唐来说很晚,所以,内容方面除了趣味之外,用到的对联、诗词在
下这个时代来说,却已经算得上是经典了。所以,等苏小媚和湘云读完一篇之后,不约而同地又再读了一遍。别看只是字,两人却不约而同地读
来“齿颊
香”、“回味无穷”的
觉。
刚开始写的时候,有段时间没有这么写字儿的李安然,还因为写得是繁在动笔之间有些生疏之意,可写着写着,却越来越
畅、越来越灵动,最终一发而不可收拾。不但一气将分为上下两卷的《笠翁对韵》给写了
来,还捎带手的把另一遍差不多的启蒙教材《声律启蒙》也给一字不差的全都写了
来。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
。作者李渔,号笠翁,仿照《声律启蒙》写成,因此叫《笠翁对韵》。
全书分为上下卷,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
木、鸟兽、人
、
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
,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知想要
发还需要一些时间的李安然,也没急着起
。取过苏小媚案几上的笔墨纸砚,然后在两个妹纸的注视之下,开始书写起来。
事情,有多少先带多少走,剩下的那些就给你去挑选,还是那句话,宁缺勿滥,知
吗?”已经拿到了设计图的李安然,这会儿心里想得全是自己的山庄,哪还待得下去。
这一次写得依旧还是启蒙的教材,只不过,相对于《百家姓》的简单和《三字经》的寓意来说,这篇名为《笠翁对韵》的文章则明显要多了几分趣味。
刚开始苏小媚和湘云还在为某人那飘逸的仿佛龙飞凤舞却又能让人一就看
写得是什么的行书暗自震惊,可看着看着,注意力却完全被书写
来的那些内容给
引了过去。
“无妨,午饭可以路上吃,让厨房那边准备好足够的饭就行。”说到这里,李安然又想起那些已经被买下的仆隶,于是又说
:“对了,还有那些随行的仆隶,多
些
粮,吃饭了才有劲赶路。”
写完这两篇并不长的短文之后,李安然这才把笔一掷,抄起案几边上的茶碗,也顾不上什么饮茶的手法和禁忌,一气
了下去,然后笑
:“痛快!”
“遵命。”瞅着该请示的事情都请示完了,从
到尾都没有看过苏小媚和湘云一
的陈伯玉行了一礼就退下去安排一会儿
行需要准备的事情了。
换成旁人这么多半会被苏小媚和湘云鄙视,可李安然如此举动落在两女
里却成了玉树临风、洒脱不凡。不过,很快,两个妹纸的视线就完全被桌上那叠写满了和人一样洒脱飘逸的文字的纸给
引了过去。
“诺!”施一礼领命之后,直起
的陈伯玉却又开
说
:“少爷,
下已经临时响午,不如吃过午饭再走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