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眼神,低笑道:“不用担心不足部分,拍卖后按比例退成现金,也可以补足华元,把飞天搬回家。”
蒋尘摇摇头,看来朱辉已经被这副飞天图迷住了:“知道飞天的来历吧?”
朱辉点了点头:“当然知道,不就是佛教里面的某个神明么?”
蒋尘整理了一下思绪,轻声说道:“画圣确实曾经在古长安、洛阳一带的寺庙做过壁画,但眼前这副肯定不是。”
因为早上听朱辉说过是画圣的壁画,所以蒋尘先否定了这一点,然后说道:“说到飞天,最有代表性的是敦煌的飞天图了,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附近有几个围观的人听到蒋尘的讲解,也开始被吸引过来,听蒋尘怎么鉴定这副壁画。
飞天这个名词来源于佛经,佛教中把化生到净土天界的神庆人物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金光明经疏》中说:‘外国呼神亦为天。’佛教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
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领先仙’、‘天仙’、‘赤脚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宋《太平御览》卷622引《天仙品》中说:‘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飞仙多画在墓室壁画中,象征着墓室主人的灵魂能羽化升天。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天亦称为飞仙,是飞天、飞仙不分。后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和道教的飞仙虽然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称上,只把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空中飞神称为飞天,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
说到这儿,蒋尘话锋一转,接道:“从魏晋南北朝以降,不同时期的壁画都有不同的特色,各自都带着自身鲜明的时代烙印。西夏时期的党项族人在大西北建立的一个少数世族政权,莫高窟西夏时期的飞天,最大的特点是把西夏党项族人物风貌和民俗特点融入了飞天的形象。脸形长圆,两腮外鼓,深目尖鼻,身体健壮,身穿皮衣,多饰珠珠,世俗性很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童子飞天,两身童子散花飞天的形象、姿态、衣服相同,头顶秃发,两侧梳小辫,圆脸细眉,眼角上翘,厚唇鼓腮,赤膊光腿,肌肉丰满,体格健壮。臂饰珠镯宝钏,腰系兽皮肚围,脚空短筒皮靴。一手持莲花,一手持花盘,一腿弯曲,一腿上扬,由上而下飞行。背上彩带飞舞,飞动气势不强。这两身飞天已无早期无天——佛国乐神和歌神的神态,也无唐代飞天婀娜多姿的风韵。如果抹去臂上的巾带,有下的彩云,完全是一位党项族打扮的男童。从人物形象、发式、衣饰上看,都表现出了西夏党族的特点和生活风格。”
正在朱辉听得入神的时候,蒋尘突然停了下来,指了指人群当中的那幅飞天图道:“如今仔细看看,还觉得是画圣的作品么?”
不光朱辉,周围不少人都注意图中的人物形象,登时有点儿恍然:“这不是方才说的少数民族的特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