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赶来济南府,只怕许多东西都没带走,一时间不好置办嫁妆。”笑了笑“所以想请顾四伯母拟一个单子,缺了什么、短了什么,一律全由叶家来置办。”——
就是说,顾家随便给点儿嫁妆就行。
四老爷有些落不下脸“不成,不成,那我们顾家岂不是在卖女儿?”
“两家马上就要结为姻亲,还分什么你我?”徐策既然能够说动薛延平,应付一个四老爷根本不在话下“等到九姑娘出嫁的时候,聘礼里的东西,也是要折到嫁妆里面去的,最后还不是一起带到了叶家,他们也不吃亏的。”
四老爷听他这么一说,觉得也对。
自己又不会把女儿的聘礼给昧下,反正都要给她带走的,的确谈不上一个“卖”字,倒是叶家把里子面子都赚到了。
徐策又道:“叶东海想着顾家和徐家从前订过亲,怕顾家担心,想着我们徐家会生出嫌隙,所以特意来求我保婚。”笑了笑“其实是他多心了,不说我们两家从前就是世交,单是为着小兄弟退了婚,我们家就是好生过意不去。”一脸真诚之色“当然是希望九姑娘嫁的好,我们也能稍稍安心一些。”
四老爷之前的确有这方面的担心,听他这么说,心里踏实安定不少。
徐策还道:“等到成婚的那天,我这个保婚人,会以自己的名义向九姑娘送上一份贺礼,以表之前徐家退亲的歉意。”
四老爷忙道:“不用,不用。”
不免想起突然没了音讯的官媒,——难道是徐家知道了以后,觉得张家不好,从而出面阻止了薛家?然后再自己过来做一门亲事?
估计十有是这样的。
四老爷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再听徐策说话,也是越听越觉得这门亲事可成,三、五个回合过后,就稀里糊涂的答应下来了。
******
徐二爷保婚,叶家捐官求娶顾府九小姐的消息,简直胜过茶楼里的传奇段子,像是长了翅膀一般飞快传开。
顾莲反而是后知后觉的那一个。
好半天,也没落定一种应对这个消息的心态。
自己对叶东海的印象,仅仅停留在那次去叶家吊祭的时候,匆匆而过的一面。
只记得对方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穿了一身素衣,清秀干净、神色内敛,当时出于男女大防,并没有仔细多看。
彼此更是连一句话都没有说过。
后来在徐府的仓促一瞥,自己觉得对方有点面熟,当时尴尬万分,再也没有去看第二眼,——认真说起来,连他的样子都不大记得了。
从叶宜的只言片语之中,得知叶东海是家里的顶梁柱,在堂兄逝世后,挑起了整个叶家的大梁,是个行事稳重的老成少年——
其他的,根本就是一无所知。
在栖霞寺的时候,自己没有见过他。
在安阳城外,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