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七八振民以育德(2/2)

“自然与你名中的‘振’字有关了,《说文》有言,振,举救也。《尔雅》有语,振,救也。救即为济,故此家父为你取的字中有一个济字。《周易》有言,君以振民育德,家父便又取一个民字,合而为一,赠你为字。”

方以智失声笑了起来:“当初我便禀报父亲,说你这厮绝对看不懂他意思的,父亲却你能举一反三,只要我给你解释这‘济民’二字的来历,你必然知是什么意思了。”

这一句的字迹与此前稍有不同,显然,写到这儿的时候,方仪是斟酌了一番。不过,最后她还是直接写了自己的想法,其中拳拳关怀之意,都随着这一小段字迹扑面而来。

俞国振反复看了两遍,方孔炤寿诞时他拜见过一次,谈的时间不过半个时辰。当时他能会到方孔炤对他的欣赏,可这欣赏却控制得很好,让他既不觉得疏离,也不至于觉得双方关系已经很亲近。

在拟好俞国振的字之后,方孔炤还慢悠悠地:“你既是要去见国振,那么去仪那儿,将国振的事情说与她听,看她是如何看法。”

“大人这是何意?”

方以智看着俞国振细细读自己族妹的信,嘴角了浅笑。

“啊?”

听说方孔炤和方仪都有书信,这极大地乎俞国振预料。接过信之后,先是打开方孔炤的,发觉信中却本没有提起他杀那两人之事,而是询问他是否已经有了字,若无字,方孔炤便以世伯份,赠他字为“济民”

“我看济民就很好,我明白伯父的意思了,今后我行事会更谨慎,必不使自己的才智,用在残民害民之事上。”

————预订分割线————

《易》为方家世代相传的本经,无论是方孔炤还是方以智,对之都是钻研甚的,所以取这样的字来倒不足为奇。

俞国振放下信,若有所思。

他可以想象得到,方仪是如何用细笔写这些扭来拐去的数字的,难得的是,她写了这么多,竟然连一个错的都没有。

仪比你聪明,她应当早就知你的心意了,这便是让她多了解一些俞国振,若是听闻俞国振这等行为,她并不反对,那么尽快将二人之事定下吧。”方孔炤笑:“我观国振,大是大非之心还是有的,只不过手段稍偏激了些,若是有了妻儿,行事当会圆些。”

(上推了…不知不觉,这书就上传了快四十天,码了二十多万字,公众版也快到了尾声,接下来就是上架了…预订一下订阅、推荐和月票哇!)

俞国振默然不语,方孔炤赠他“济民”二字,既是一期望,希望他能对华夏百姓有所益。另一方面也是一委婉的批评,批评他杀人之举似有过滥之嫌。

全是蝇小楷,方仪的字秀丽端庄,如同她人一般。这里面先是问候,然后是求教,从天上星辰运转的原因,到地球引力的大小,再到海洋上季风变化的原因,再往后,是一些数学题,看到这些阿拉伯数字,俞国振微微笑了起来。

因此回家之后,他专门向父亲方孔炤谈起此事,父亲沉了会儿,便说了赚俞国振字之事。此时长辈给晚辈赠字,那是极为看重亲近的意思,因此他们也不虞俞国振对此有反

“其实最初给你议字时,我倒觉得‘泽民’比‘济民’要好的,不过家父斟酌再三,还是选择了济民,你觉得如何?”

“密之兄长,你知小弟不学无术,此信…咳咳,伯父究竟想说什么?”

“这二字是什么来历?”

这封书信…是何意思?

“你知就好,凡有大能力者,必负大责任,不可轻易动用自己之力,这不仅是保护别人,也是自保之。”

听到“泽民”时,俞国振险些抖了一下,幸好不是“之”否则这字可真霸气了。

他参加虎丘之会时,便听说俞国振拍卖珠之术的消息,同时也知俞家拥有珠之术,是王好贤传去的。当时他心中颇为不安,俞国振将王好贤给了他,结果却惹这样的麻烦。

方以智正想着,俞国振已经将信看到了最后,在最末,方仪才简单地提了一句:“闻世兄有珠之术,世人愚顽,多不知之,以为神授。妾意愚见,兄当坦然相待,莫以愚顽之语而妄生嗔怒,以避小人构谄之祸。”

方以智喋喋不休中,俞国振又打开了另一封信。方仪既然是托兄长递的信,那么这信中自然不会有什么私情,俞国振打开之后发现,这信足有五张纸。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