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却有人上前来:“二位,这酒…”
这人非常会说话,唠叨了半日,原是拐弯抹角地恭维阎应元。阎应元长得象关羽,也有几分象,喜人恭维奉承。听得将岸这样说,微微一笑:“恰好阎某如今有空…前面端和楼的脆
鸭
不错,将兄弟是否上去一会?”
“哪是什么琉璃瓶,不过是玻璃瓶罢了。”将岸笑了起来:“趾所产之
…哦,对了。先尝尝酒!”
这酒比起如今京城各家所酿的酒都要烈,甚至胜过了自关外偷运来的烧刀
酒。
此时已经是崇祯九年六月中,在崇祯九年一月,俞国振正在南直隶一带血战的时候,研制了一年有余的玻璃烧制技术终于成熟,虽然成品率还是有些偏低,但已经可以行规模化生产。而玻璃窑是现成的,只等最合适的
方和最成熟的工艺,甚至连工人都是现成的。所以仅仅是一个月之后,第一批玻璃制品便整船发运会安,三月份随着枕霞号的姊妹船连波号一起到了上`海,五月俞国振第二次北上时,随之同行北航,比起俞国振还要先一步靠着了天津港。
“乃趾郡会安所产。”将岸
:“连瓶带酒,尽是会安所产。”
阎应元不是酒虫,却也忍不住了一
,然后赞
:“好酒。”
由于本书网百度关键字排名不稳定,为方便下次阅读,请Ctrl D添加书签喔,谢谢!
“会安…”这个地名,阎应元只是在方才听将岸说过,他犹豫了一会儿,想象大海之南的情景,不禁悠然神往。
这一次俞国振的北上,可不仅仅是崇祯皇帝要见他这么简单,他还肩负着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打开大明北方市场。故此,已经脱离军务的将岸,便随着他来到了这里。
此时离京城酿后世鼎鼎大名的二锅
还有二三十年的光景,而将岸带来的酒,也正是后世的二锅
粱酒。
他一边说一边开瓶
,
木
的瓶
才打开,一
扑鼻的酒香便传了
来,而且将岸因为不小心的缘故,还将酒泼
了少许,顿时,整个酒楼之上,都是这
的香味。
“这可是琉璃瓶?”
三个大字之下,还有密密的小字,却是说此酒来历,乃是北宋名将狄青所酿,狄青至趾征侬智
,便将这酿酒之法传到了
趾,后因战
而失传,于今又重现于大明云云。
他这话当然是大谎言,连瓶带酒,都是钦`州新襄所产,只不过为了避开某些贪婪的手,到会安去打个转儿罢了。如果说会安了什么事情,那就是将那彩印的纸贴在了瓶
之上。
酒杯倒是不大,将岸先给阎应元倒了一杯,然后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这可是烈酒,阎兄尝尝!”…,阎应元举酒杯。在掌中把玩了一下,啧了两声。他家境虽然不算富裕,但在京城天脚下,多少见过市面,这
玻璃杯
,少说也得与等重的白银同价。将酒添了添
,一
火烧火燎的
觉便顺着
向嘴中传去。若是酒中老鬼,少不得仰
就是一
。
阎应元喝得酒畅快,他伸手去拿过那个酒瓶,正自己布酒,却又发觉一件事情,那玻璃酒瓶之外,还贴着一张圆形的纸。纸上是彩印着图案与文字,仔细端祥,图案乃是一个
着面
的武将模样,而文字则是“狄公酒”三个大字。
“好不好酒。尝了才知。”将岸又是一笑,然后也不知他怎么的,从怀中掏一个木盒,盒
里是锦缎垫着。放着小小的两个玻璃杯。只不过比起那半透明的酒瓶,这两个玻璃杯就晶莹剔透,宛若
晶一般。
不仅是阎应元。端和楼在这附近算是比较大的酒楼了,
息霜…实不相瞒,来京办事,正逛着街,肚饿了想要寻
所在吃饭。不过小弟最是唠叨,吃饭时喜
有朋友陪着,这不,在街上走了半天,也没见着两个有资格陪小弟吃饭的,直到见到丽亨兄。”
“今日得识阎兄,当真是一大快事,有好友不可无好酒…我这有一好酒,请阎兄尝尝。”将岸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
了一个瓶
。
端和楼的脆鸭当然不错,但价钱也昂贵,阎应元在这附近住了多年,却也没有去吃过几回。将岸与阎应元在端和楼吃得倒是尽兴,将岸在南方混迹了两年,他们除了吃脆
鸭,便是以将岸所说的安南见闻佐酒,听得阎应元眉飞
舞。只恨未能亲
一见。
明末风暴312_三一二、玉瓶冰杯狄公酒更新完毕!
这瓶一
现在阎应元面前,就让他
前一亮。
“果然烈酒!”阎应元饮尽了那一杯酒,只觉得咙与
胃里仿佛都在向外
火,他连夹了数
菜,才将那
冲天的酒
压了下去。
“这酒…是趾所产?”阎应元对于狄青极是佩服,忍不住问
:“狄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