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且让他候着。”父亲挥挥手,就让内侍去。
御书房内,又剩下父二人。自己的皇帝父亲坐到龙椅上,很严肃地警告:“恪儿,你聪颖英勇,小小年纪,就知帮我解太原之围。也能
着面
,以阿念之名,为我送来玄武门的情报,甚至征战前线。你对我这个父亲敬重,敬
。可是,恪儿啊,你越是这般惊才卓卓,越让人心不安啊。”
良久,御书房内安静无比。
“你且说。”父亲挥了挥手。
“大家。”他这一次没有称父亲,而是直接称呼帝王。
“从前。你为秦王,我为你的第三。我们是一家人,帮您就是帮我自己。那既是儿
对父亲的孝顺,亦是一个孩
对自己的自保。你是我与母亲的参天大树,可为我们遮风避雨,我与母亲自是竭尽所能。母亲她——”他说到这里顿住。
自己的父亲却是倏然站起,眉
一蹙。有些激动地问:“你是说。你所
的一切,都是,都是你母亲所教?”
李世民一听,眸
,只是空衔,儿实在不认为可与西周诸侯相提并论。”他反驳。从前,他甚少反驳自己的父亲,父亲说一,他绝不说二。可自从离开江府之后,他越发想念阿紫,恨不得时时刻刻都守在她
边,尤其知晓张嘉可能也携带前世记忆而来,他就更坐立不安。因此,他第一次反驳了自己的父亲。
父亲听闻,不由得扫他一,问:“从前,你可不是这般。这益州到底有何
引你之
?让你胆敢
从来不敢
之事来。”
自家父亲也不多说话,外面的内侍已来说魏王求见。父亲略蹙眉,:“他才从蜀中平安回来,据说伤还没好。如何就跑
来了?”
“益州沃野千里,儿想去瞧瞧,亲自
验一番。”他回答。
父亲一愣,明白他接下来的话,是一个臣与帝王的对话,而非父
之间。
“魏王说想念大家(唐朝对皇帝的称呼)想得。”内侍官笑盈盈,不由得也瞧了一
李恪,说“原来汉王也在此。”
阿念不知该不该说,他只静默,心里甚至有些恨这个在上的君王为何一直要苛责于他。上辈
,他临死前,还要在密诏里告诉长孙无忌,若三皇
李恪一旦有异动,就格杀勿论。他临死时瞧见那遗诏,简直不知该说什么。
“儿从小跟随母亲。在来到长安之前,几乎不曾有教习、师承。大家应知晓。我一直与母亲生活。”他缓缓地说。心里也觉得慌慌的,他这可是欺君之罪。
“大家,我去蜀中原因,第一,蜀中产丰富,我想去探寻盐,毕竟,那边有好些盐井,之前,我在陇佑
与羌人
战,发现我们的士兵连盐都吃不起。这盐是人力量之源,长此以往,不用敌人来袭,我们自己就可以不攻自破。”他缓缓地说。这确实是他这一次在陇佑
看的现状,军营里的士兵
用的饭菜,几乎没有咸味,很多士兵没有气无力。他作为最喜
驰骋疆场,英雄杀敌的皇
,格外心疼。
他垂了眸。不答话,算作默许。其实,他的母亲除了礼佛念经,什么也不曾教他。对他的父亲。大唐的天,他的母亲也只是淡淡的。很少谈及。母亲对于父亲,始终是疏离冷漠的。
自己的父亲看他神情,以为他所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母亲教的,神情居然有些激动。随后。又坐在龙椅上,
一
气,尔后又恢复成冷情的天
。
“大家,儿从没求过你什么,这一次,算儿
求你。”他噗通一下,匍匐在地。
“当真是你母亲所教?”他咄咄人地说。
阿念不说话,他却自顾自地说:“罢了,我政事繁忙,亦没空去瞧她到底如何想。你平素多陪陪你母亲,我作为父亲,不想你去益州,亦有这考虑在内。”
三皇阿念匍匐在地,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上,两人如同雕塑一般。不知
过了多久,阿念的膝盖都疼痛了,李世民才缓缓地问:“你实话实说,为何要去蜀中,你说,朕就允你。”
自己的父亲听闻,终于是叹息一声,说:“她心里到底还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