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与勇敢,屡次将他救下,然后蹦跶到他怀里哭诉害怕。
他将他抱在怀里,只觉得这小小的孩子好柔软。他与杨淑妃的关系因隋朝的败亡而显得十分尴尬,因此给予他们母子的温情本就少。但恪儿如此像他,他年幼时,也是这般怕失去亲人。
“克明之言,朕谨记。”李世民此刻心如明镜,波澜不惊。
杜如晦又是一阵咳嗽,十分疲累,就那样睡去。李世民看了片刻,便告辞回宫。屋外,月色明净,他步伐清楚。
回到宫中,便去了长孙皇后宫中,与长孙皇后商议提亲一事,最后拟定在冬至之前,差人去提亲。选来选去,最终就派了柴绍前去,一则是看看蜀中军备情况,二则就是为太子提亲,三则是赏赐杨氏六房。
夫妻俩怕夜长梦多,赶紧就将刚刚回到长安的柴绍找来商议。柴绍一听,立马就同意即刻启程。
李世民也就地写了圣旨,让皇后写礼单,挑选礼品前往。
“这样一来,杨氏六房就该在长安或者祖宅。至少长女出嫁,不能在蜀中吧。”柴绍询问。
“这是自然,过完年,朕就颁旨。这一趟,你亦可与他们透露一二。”李世民叮嘱。
柴绍哈哈大笑,理着胡子,说:“这差事甚好。正巧,我亦要去蜀中一趟。”李世民不作声,长孙皇后将竹简整理整齐,才又说:“恪儿年少,你莫要太恼怒,他却是个好孩子。”
李世民点点头,才又说:“听闻你召太子与太子妃入宫了?”
“是。我与他二人说了杨氏六房这门亲事。”长孙皇后直言不讳。
“太子妃与太子如何回应?”李世民询问。
他对承乾其实并不太满意,论聪颖自然是李泰更适合,太子懦弱了些。而李恪身世复杂,又是庶出,更不适合。但他既然选定承乾作为太子,就必定要为太子作打算。他可不是什么玩恶毒手段之人,拿太子树靶子,其实继承人另有其人这种事,他做不得,也不想做。说到底,因李建成一事,他到底痛心。因而更注重家人和睦。
但是,他自己是帝王,有些事就必定要做。若不是当日,李建成与李元吉步步紧逼,让他感到活不下去,他也不至于默许部下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这江山。谁不想逍遥快活。
可如今,他坐在这个位置上,看着大唐的车轮缓缓启动,却又生出“向天再借五百年”的心来,他有强烈的愿望,希望能打造繁荣富强、国泰民安的大唐。
“太子没意见,太子妃也只说凭父皇母后做主。”长孙氏回答。
“太子妃亦聪颖温婉,你亦直言利弊,他们定知好歹。那提亲一事,就你着手去办,如何?”李世民是不太想管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