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恭存见长孙无忌不说话,:“近日晋王偶得王羲之的一幅字,不辨真伪,下官才疏学浅,也看不
什么所以然,听闻长孙大人雅好王右军,晋王便命下官带来,给长孙大人一观!”
长孙无忌一愣,看着赵恭存将一副卷轴递到了面前,下意识的接过展开一看,心中不禁大为惊喜,居然果真是王羲之的真迹《快雨时晴帖》。
放弃一切,等待杜睿将他超越,这显然不是长孙无忌的格,一个久居
位的人,是绝对不会甘心将手中的权力拱手让
去的,那么就只有一个选择了,那就是再为自己选择一个新的投资方向。
如果是在以前,赵恭存还不曾有过将李治拱到那个位上的念
,最多也就是积累一些资本,最不济也要让李治安安乐乐的
一辈
亲王,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事情没有结果,心里郁结,不详说。”
什么事情没有结果,为何心情郁结,又有什么不能详细的说?
一旦将这些优势全都汇集到一之后,赵恭存的心中不免就升腾
了一
烈的火焰,他不图利,像天底下许许多多的读书人一样,他好的是名,若是能成为帝师,名垂青史,那该是何等的荣耀。
那么还有谁呢?只剩下了一个李治!
这意思已经非常明确了,看着这幅字,长孙无忌的心中也是一阵纠结,左右徘徊,放弃支持李承乾,转而支持李治,这对他来说虽然是个好结果,但是却要冒着很大的风险,李治虽然受太宗,长孙皇后的
,又向来有贤王之名,但是李治此前实在是太不引人注意了,而且方才十岁,怎能和已经二十岁,
基稳固,又有太宗夫妇支持,满朝文武信赖的李承乾争斗。
长孙无忌和李承乾因为杜睿,闹得不和,若是将长孙无忌争取过来的话,杜睿又不在李承乾的边,想要让李承乾犯错,那就太容易了。
至于李承乾有长孙皇后支持这件事,就更不用担心了,李承乾和李治都是她的亲生儿,两个人何曾分得
亲厚,若是当真要比较的话,李治自幼便养在长孙皇后的
边,比李承乾还要亲近。
旁人能猜得到,赵恭存这个聪明人自然也能看得来,一旦长孙无忌对李承乾心怀怨念,不再成为李承乾的支持者,那么长孙无忌会怎么办?
长孙无忌能从赵恭存的睛当中,看
他的心中所想,也不禁思索了起来,对他来说支持李承乾,和支持李治其实是没有多大分别的,两个人都是他的侄
,相比较而言李治
格更为懦弱,至少他看到的是这样,若是将来李治嗣位的话,还不对他这个舅舅言听计从。
乾,一方面是因为二人的血缘关系,一方面就是希望能保持长孙家的荣光。可如今李承乾信杜睿,对杜睿言听计从,难免就会让长孙无忌隐隐的
觉到不安,一旦长孙无忌和李承乾的联盟被破坏了,杜睿又远在海外,那么其他人也就有办法了。
而李承乾呢,他除了一个皇长的名分之外,还当真没什么能
过李治的,而且如今李承乾明显更加信任杜睿,一旦李承乾继承大统的话,他该何去何从,这一
也让他心烦意
。
如果李承乾失势,原本魏王李泰是最有希望添位东的,但是很可惜,这个奈不住寂寞的小胖
脑发昏,自寻死路,如今
墙之内,想要翻盘已经不可能了,太宗不会将天下
给一个反叛过自己的儿
。
况且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张侯”
李恪?同样不可能,至少长孙无忌不会将投资的对象转移到他的上,二者没有天生的血缘关系,这就是长孙无忌转向李恪的最大障碍。
若是以前,李治送上这副王羲之的字倒还没什么,说不定长孙无忌还能在心情大好之下,评一番,但是此时节送来,那意味可就着实
远了。
但是不接受李治抛过来的橄榄枝,看着杜睿这个曾经被自己十分看好的小辈,一步一步的超过自己,最终将自己挤到一边,长孙无忌又实在是不甘心。
原文大意为,王羲之拜上:快雪过后天气放晴,佳妙。想必你可安好。事情没有结果,心里郁结,不详说。王羲之拜上,山张侯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