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尼呢?
当年释迦牟尼还是一个王子的时候十分痛苦,因为他看到世间有很多人都非常的痛苦,他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有痛苦,怎么样就可以让人不这样痛苦。他思考了很久得不到答案,直到有一天,他在两棵菩提树下突然大彻大悟,人之所以会有痛苦,那是因为人的**得不到满足才会有痛苦,那么如果人没有**就不会痛苦了。没有**,这就是佛教最初雏形的时候的教义。
可是就像杜睿说得那样,人怎么可能没有**呢?
可是让玄奘就此承认杜睿的观点,他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的,佛学毕竟是他一生的追求和理想,一个人怎能轻易放弃理想呢?
“居士对佛家怀有成见,且所言,不通,不通!”
杜睿闻言,笑道:“大师笑我不通,在下却要笑大师不明。”
玄奘面色微微一动,道:“贫僧如何不明!?”
杜睿道:“大师连何为佛都说不清楚,岂非不明!”
玄奘不禁有些急了,道:“居士此言,贫僧倒是要请教一番,居士且说说何为佛?”
杜睿淡淡一笑,道:“要说清楚何为佛,首先就要明白,佛教因何而起。”
玄奘问道:“居士且明言!”
杜睿接着道:“佛教以人的烦恼为起点,认为“烦恼和菩提不二”,正是因为烦恼使人思考,得到了追求解脱的动力。对客观实在的世界进行否定,但对意识的认识也不是肯定的,它不承认“我思故我在”,认为理性、思维和物质一样,是随生随灭,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诸行无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认识同样是靠不住的,用意识感知世界的实在只是暂时的,只有心之本体,要追求“本来不动”,要像金刚一样“坚、明、利”,做到充实、干净、巨大,这样才能把握自身,在这个世界“如幻、如阳焰、如梦、如水月、如响、如空花、如像、如光影、如变化事,如寻香城”的世界上站稳脚跟。首先从这一点上来说,佛就是不切实际的!说其存在是因为缘果,说其不存在也是因为缘果。”
玄奘不禁有些急了,道:“如居士所言,佛学岂不是没有存在的意义,都是水中花,井中月,虚无缥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