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四章李义府(5/5)

高宗。

一直在等待李义府出事的唐高宗马上要求有关部门对此事进行严查。严查的结果可想而知。最后,李义府不但被免去宰相之位,还被流放到巂州,他的子女、女婿们也分别被流放到了不同地方。

尽管那时的李义府依然是武则天手上一颗非常重要的棋子,武则天也很想继续保护他,但武则天毕竟只是个皇后,唐高宗才是一把手。思来想去,武则天最终还是忍痛舍弃了李义府。

流放之初,李义府还一直心存幻想,认为这次肯定也能像上次一样,转了一圈又回到长安。但是时过境迁,政局不同了。

公元666年,唐高宗改年号“乾封”,大赦天下。但朝中不少大臣都反对把流放到边疆的官员列在大赦名单之中,原因很简单,这些人回来后对他们现有的地位无疑是一种威胁。至于武则天,同样也不敢大赦流放到边疆的大臣。

众所周知,她在向权力中心攀爬的过程中,对付反对派一般有两种手段:一种是直接干掉,另一种就是贬官流放。假如这次连流放到边远地区的官员也大赦了,这些人回来后还不继续找她的麻烦?

这样一来,李义府自然也就得不到大赦的恩惠了。

经过此事,李义府彻底明白,武则天也舍弃他了。很快,李义府就在郁郁寡欢中病亡。

李义府这么一个才高八斗的才子,本应有所作为,在唐朝政坛上大展宏图,却最终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固然是其胡作非为、狂妄自大的必然结果,但另一方面,外部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假如李义府不是长期受到老牌贵族的睥睨与排挤,特别是受到长孙无忌的致命打击,他也不至于走上另一条道路,假如武则天与唐高宗不是出于合力打击政敌的需要而对李义府一再纵容,他也不大可能成为一个激ān相。而李义府的倒台,也充满了政坛翻云覆雨的悲剧意味。说到底,李义府就是一个在从政的道路上,被时势改变而学会了顺应的读书人罢了。

不过有一点确实不容质疑的,那就是李义府本身对于权利有一种近乎疯狂的热情,像这样的人虽然有才华,年轻的时候也曾立志做一良臣,却肯定耐不住寂寞。

如今的历史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他的恩主马周因病离世,曾经辅佐的对象李治也因为谋反大罪,被发配到了倭州。

他虽然因为杜睿手下留情,保住了官位,可是却也只能在监察御史这么一个八品的小官位子上蹉跎着,这对一个胸怀大志的人,肯定是难以忍受的。

出去打听消息的近藤勇,天黑之前便回来了,同时也带回了消息。

许敬宗被罢官,天草四郎微微一惊,紧跟着便释然了,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如今连大唐王朝的皇dì dū不是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而变成了李承乾,许敬宗因得罪了杜睿,被李承乾发配,倒也不难理解。

许敬宗虽然不在长安,可这个李义府却还是在的,如今就住在长安西市之中,如朝为官十余载,却依然还在监察御史这么个位子上蹉跎人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