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想好了吗(2/6)

武则天垂拱二年,狄仁杰任宁州刺史。其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抚和戎夏,内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为他勒碑颂德。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宁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后上表举荐,狄仁杰升为冬官侍郎,充江南巡抚使。

在彭泽令任内,狄仁杰勤政惠民。赴任当年,彭泽旱无雨,营佃失时,百姓无粮

长寿二年正月,武承嗣勾结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当时法律中有一项条款:“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

宗闻言,仔细思虑了一番也觉得狄仁杰说得在理,权善才才免于一死。

宗闻之赞叹:“真大丈夫矣!”

宗想宽容包庇王本立,狄仁杰以护法:“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

又问:“何为谢死表?”

狄仁杰针对当时吴、楚多yín祠的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

后来,狄仁杰官迁度支郎中,宗准备巡幸汾,以狄仁杰为知顿使,先行布置中途宿之所。并州长史李冲玄以妒女祠,征发数万人别开御

狄仁杰言:“天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何妒女之害耶?”

狄仁杰从容不迫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也。”

王本立最终被定罪,朝廷肃然。

狄仁杰官居宰相,参与朝政之时,也正是武承嗣显赫一时,踌躇满志之日。他认为狄仁杰将是他被立为皇嗣的障碍之一。

于不。”

来俊臣迫狄仁杰承认“谋反”,狄仁杰以非常之举,立刻服了罪:“大周革命,万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

居要职,狄仁杰谨慎自持,从严律己。一日,武则天对他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知谮卿者乎?”

狄仁杰义正辞严,张光辅无言可对,但怀恨在心,还朝后奏狄仁杰言不逊。狄仁杰被贬为复州刺史,为洛州司

天授二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

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杰毫不留情的揭其为非作歹的罪行,请求付法司审理。

当时,受越王株连的有六、七百人在监,籍没者多达5000人。狄仁杰知大多数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军中服役的,因此,上书武则天说:“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

狄仁杰虽遭贬谪,但是他的才与名望,已经逐渐得到武则天的赞赏和信任。

垂拱四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响应,武则天平定了这次宗室叛后,派狄仁杰任豫州刺史。

武则天听从了他的建议,特赦了这批死囚,改杀为,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

曾言辞激烈:“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而万贞生。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臣,不戢兵锋,纵兵暴横,无罪之人,肝脑涂地。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如得上方斩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

武则天令人拿谢死表,才清楚是伪造的。于是下令释放此案七人,俱贬为地方官。狄仁杰被贬为彭泽令。如此,狄仁杰运用自己的才智机谋死里逃生。以后,武承嗣除后患,多次奏请诛之,都被武则天拒绝。

狄仁杰的儿狄光远得其冤状,持书上告。武则天召狄仁杰等“谋反”的大臣面询:“承反何也?”

答曰:“臣无此表。”

元年,司农卿韦弘机作宿羽、山、上,宽敞壮丽。狄仁杰上奏章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追求奢泰,韦弘机因此被免职。

俱令作罢,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

其时,平定越王李贞的是宰相张光辅,将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杰没有答应,反而怒斥张光辅杀戮降卒,以邀战功。

不久,狄仁杰被宗任命为侍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任职期间,狄仁杰恪守职责,对一些巧媚逢迎,恃怙权的权要行了弹劾。

狄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武则天对他坦豁达的怀为叹服。

来俊臣得到满意的供,将狄仁杰等收监,待日行刑,不复严备。狄仁杰拆被帛书冤,置棉衣中,请狱吏转告家人去其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