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盼着杜睿能趁势将阿拉伯帝国给灭了,成就一番不朽的功业,这个时候撤军,在他看来实在是有些虎头蛇尾。
不过李承乾也知道,眼下的大唐实在是没有足够的兵力继续进兵了,原本他还觉得,以大唐兵锋之盛,要灭阿拉伯帝国的话,定然像秋风扫落叶一般的容易,可是随着战事的不断进行,他也清醒了。
李承乾认识到,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强国,是一个不弱于大唐的强国,想要将其灭亡,绝非一朝一夕的时间能完成的。
同时李承乾也知道了苏定方战死的消息,这让他不禁深深的自责,苏定方是太宗皇帝的爱将,为大唐灭亡西突厥,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苏定方战死沙场,他至少要承担一半的责任,若不是他将李义府派去做监军的话,苏定方如何会死。
还有一件事,让李承乾陷入了深深的惆怅之中,那就是杜睿,当初杜睿曾有明言,不进宫,不面军,一旦战事结束,立刻返回杜陵。
可是李承乾如何舍得杜睿走,经历了此番战事,李承乾已经彻底消除了心中杜睿的猜忌,杜睿是个当真一心为国的人,如若不然的话,他怎会因为前线战事吃紧,便召之即来。
可是李承乾也知道,他此前的猜疑,已经让杜睿寒心了,如何才能将杜睿留下来,就成了他眼下最为头疼的事情。
李承乾对杜睿十分了解,知道杜睿一身傲骨,根本就不会畏惧皇权,杜睿若是想走的恶化,他便是降下多少圣旨都无济于事。
左思右想,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李承乾只能再次求助于李世绩。
只是可怜李世绩老先生,偌大的年纪,身体又不好,刚刚回府,还没等喘口气,又被召进了皇宫,似李世绩这般几乎要成精的人,只是一想,便猜到了李承乾的心思。
其实他何尝不是盼着杜睿能留在朝堂,如今皇后武京娘的手越伸越长,朝中那些少壮派大多都投在了武京娘的门下,那些人只会夸夸其谈,全无半分真本事,特别是这次,为了迎合李承乾的心思,居然有人弹劾杜睿未经圣命,擅自撤军,是大逆不道,要不是李承乾还算清醒,说不得杜睿又要负气出走了。
而像他们这样务实,敢于担当国事的老臣,却是越来越少,若是杜睿能留下来的话,肯定会有所改变。
当初杜睿主持变法,那个时候杜睿的手段,他可是记忆犹新,只要杜睿留下来,李世绩相信朝中的风气肯定会大为改观。
到了承庆殿,君臣见礼毕,李承乾便迫不及待道:“英国公!杜承明的大军不日便要到长安,老爱卿好歹想个办法,无论如何也要将杜承明留住才是!”李世绩闻言,忙道:“圣上!要想留住宋国公并不难,关键是,圣上将来要如何待宋国公,这个才是关键!”
李世绩虽然没有明言,但是李承乾也听出李世绩言语之中是在埋怨他当初猜忌杜睿,才气的杜睿去职还乡。
“当初确实是朕的过错,朕自当反省,若是杜承明能留下,朕保证以后决不再犯!”
做皇帝能做到李承乾这个份上,其实也殊为难得了,便是当初的太宗皇帝,即便是心里知道自己错了,却也不肯在嘴上承认。
李世绩见李承乾一脸的诚恳,也是老怀弥慰,道:“圣上能有此心,想来宋国公也非铁石心肠,况且圣上与宋国公自幼相善,宋国公又一心为国,定然不会在纠结往事,重回朝堂!不过要想将宋国公留下,圣上还需去找几个人,代为说和!”
李承乾忙问道:“是何人?能有这样本事?”
李世绩笑道:“正是三位公主殿下!”